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9:57:02 【

1、阅读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克己复礼仁——仁由己
B、为仁己——视其所以,观其所   
C、请事语矣——事君数,辱矣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为人知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A、季氏富于周公
B、使民以时
C、无乃尔是过与
D、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好犯上,好作乱者
A、不义富且贵
B、人不仁,如礼何?
C、曲肱枕之
D、本立道生


参考答案:1、D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感二鸟赋
韩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肘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乏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选自《韩愈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干戈——识:知道,懂得
B.且明夫遭时者——遭时:遇到好时机
C.出国门而东——骛:奔驰
D.方蒙恩而入——幸:幸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仰望天子之光明/勇气闻于诸侯
B.反得蒙采擢荐进/度我至军中,公
C.况策名荐书/其身也,则耻师焉
D.惟得之不能/季氏富于周公,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在文中能起到“直接讽刺统治者”作用的一组是(? )
①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②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③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④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
⑤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经历、原委以及此时此际的心境,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罗名花异鸟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僚到处掠夺此种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国君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像鸟那样“蒙恩人幸”,被人当做玩物。
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C
5.(1)看见路上有用笼子装着白乌鸦、白鸲鹆(八哥)向西去长安的行人,在路上喊着说:“某地方的某某长官,派遣使者进献它们给皇帝赏玩。”
  (2)只是这遭遇的前进后退的不同,增加了我心中的不平之气;那两只鸟的内心有什么好呢,只不过靠着外部的装饰来达到目的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将有作,则思知止安人? 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
B.不敢言敢怒? 鸣鼓聚之
C.盘盘焉,囷囷,蜂房水涡?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弟擢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粮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迁东郡太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救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迴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尊窃学问,能史书。
B、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C、奉先人遗体。
D、蛮夷归附其威信。
答:()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以”、“数”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
以?②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
③后以病去
①数上书言便宜事
数?②奈何数乘此险
③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求止尊
A、“以”①②相同,“数”②③相同。
B、“以”①③相同,“数”①②相同。
C、“以”②③相同,“数”②③相同。
D、“以”②③相同,“数”①③相同。
答:()
3.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对所省略的主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诏书行事。
②复召署守属治狱。
③以高弟擢为安定太守。
④坐擅离部署。
⑤立不动。
A、①②相同,③④⑤相同。
B、①②③相同,④⑤相同。
C、②④相同,①③⑤相同。
D、②③④相同,①⑤相同。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A


本题解析:
1.D (A学习求问;今为名词。B安排,今义为“署名,布置”。C先人:祖先,今义为“过世的亲人”。)
2.B (以:①③为“因为”,②为“用”、“凭借”;数:①②为“多次”;③为“几”)
3.A (①②为“太守”;③④⑤为“王尊”)
【译文】
王尊字子赣,是涿郡高阳人。少年成了孤儿,回到几个叔父那里,叔父让他在草泽中牧羊。王尊暗中学习求问,能读史书。十三岁时,他请求官府做了管监狱的小官吏。过了几年,在太守府任职,太守问他皇帝诏书要求做的事,王尊全都能回答。太守认为他与众不同,任命他补任书佐官,安排太守属下监管监狱事务。过了很久,王尊称病离开职位,侍奉郡文学官拜他为师,学习研究《尚书》《论语》,大略通晓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太守又征召他安排太守属下管理诉讼案子,做郡决曹史。过了几年,因皇帝命令地方官推荐人才被举荐为幽州刺史从事。接着太守察看王尊廉正,让他补任辽西盐官长。王尊多次上奏章提出对国家有利应办的事,这些事情下传丞相御史那里。初元年间,被荐举敢于直言,提升为虢县县令,调任槐里地方官,兼任美阳县令政事。后来皇帝出行到雍州,经过虢县,王尊供应物品符合法制而办理得好。王尊因政绩优等提拔为安定太守。到官任,王尊发布教令通告所属的县,威势震动郡内,盗贼不敢聚集而分散,逃入旁边郡界之内,当地有势力的人大多受到严厉的惩处而服罪。王尊因被诉告犯伤害罪免官。后来,从家中起用王尊,他又做了护羌将军运转物资的军官,负责护送军粮运输。后来羌人反叛,断绝了运粮道路,几万兵包围了王尊。王尊带领一千多骑兵突围攻击羌人叛兵。他的功劳没有列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犯擅自离开命令驻守的地区的罪,赶上大赦,免官回家乡。涿郡太守徐明荐举王尊,说他不应长久在民间不任官职,皇帝让王尊做郿县县令,提升益州刺史。在这之前,琅邪郡的王阳做益州刺史,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的九折阪,感叹说:“一个人接受了先人留给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多次登上这种危险的地方呢!”后来,王阳因生病离开益州。等到王尊做益州刺史,来到这个陡山坡,问官吏道:“这里不是王阳畏惧的道路吗?”官吏回答说:“是的。”王尊大声对他的驾车人说:“赶马向前跑!王阳要做孝子,王尊要做忠臣。”王尊居住在州内区域两年,安抚前来依附的部族,巡行外部环境,各部族百姓因他有威望和信誉来归附。他提升为东郡太守。过了很久,黄河水大涨,淹没了瓠子(地名)的金堤(堤坝名),百姓老弱奔跑,恐怕水大决口造成灾害。王尊亲自率领官吏百姓,投沉白马,祭祀水神河伯。王尊亲自拿着玉圭玉璧,让巫师占卜祝祷,他请求用身体堵金堤缺口,于是晚上住下,住在大堤上的临时房子里。官吏百姓成千上万人争着磕头求王尊离开危险之地,王尊终究不肯离开。等到水大堤坝毁坏,官吏百姓全奔跑,只有一个主簿在王尊旁边哭,王尊站着不动。后来洪水渐渐退去回落。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①,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③,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注释: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迫害;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 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伐:夸耀
C.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侪:世俗之人
D.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要:总之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有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况一般人呢。作者在这里实际是间接肯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大夫”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纵欲望,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能明察他们的真意,最终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同类加以嘲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此句可译成“还不如降低论调,接近世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这里,“侪:同类、同辈。
小题2:此题可采用排除法,排除②⑤即可。②是说,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不能表现其侠客之义;⑤是说,盗跖、庄跻残暴无忌,他们的党徒却没完没了地称颂他们的义气,也不能表现其侠客之义。
小题3:采用排除法,其中,A项中说法有错,“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是儒生,不是侠士。
【参考译文】
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况且急事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太史公说:“从前虞舜曾被困于井底粮仓,伊尹曾背着鼎锅和砧板当过厨师,傅说也曾隐没在傅险筑墙,吕尚也曾受困于棘津,管仲亦曾遭到囚禁,百里奚曾经喂过牛,孔子曾在匡地受惊吓,并遭到陈、蔡两国发兵围困而饿得面带菜色。这些人均为儒者所说的有道德的仁人,还遭到如此的灾难,何况那些仅有中等才能而处在乱世末期的人呢?他们所遭受的灾祸又如何能说得完呢!
乡下的人有这样的话:“谁知道什么仁义不仁义,凡是给我好处的人,便是有道德的人。”因此,伯夷认为侍奉周朝是可耻的,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但周文王、周武王的声誉,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盗跖、庄跻残暴无忌,他们的党徒却没完没了地称颂他们的义气。由此看来,庄子所说的:“偷衣钩的人要杀头,窃国的人却做了王侯;王侯的门庭之内,总有仁义存在。”此话一点不假。
如今拘泥于教条的那些学者,死抱着那一点点仁义,长久地在世上孤立,还不如降低论调,接近世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很重视获取和给予的原则,并且恪守诺言,义气传颂千里,为义而死,不顾世人的议论。这正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有些士人,到了穷困窘迫时,就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游侠,这些游侠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人、豪杰、特殊人物吗?如果把乡间的游侠与季次、原宪等比较地位、衡量能力,看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总之,从办事到见功效,说话守信用来看,游侠的义气又怎么能缺少呢!
  古代民间的游侠,已经不得而知了。近代的延陵季子、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都因为是国君的亲属,凭借着卿相的地位以及封地的丰厚财产,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在诸侯中名声显赫,这不能说不是贤能的人。这就如同顺风呼喊,声音本身并没有加快,是风势激荡罢了。至于像乡里的游侠,修养品德,砥砺名节,扬名天下,没有人不称赞他们的贤能,这才是很难的啊!然而,儒家、墨家都排斥游侠,不记载他们的事迹。秦朝以前,民间的游侠,均被埋没而不见于史籍,我非常遗憾。据我所知,汉朝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尽管时常触犯当时的法网,然而他们个人的品德廉洁谦让,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他们的名不是虚传,士人也不是凭空依附他们。至于那些结党营私的人和豪强互相狼狈为奸,依仗钱财,奴役穷人,依仗势力侵害欺凌那些势孤力弱的人,纵情取乐,游侠们也是颇为憎恨他们的。我感到痛心的是世俗不了解游侠的心意,却随便将朱家、郭解等人与那些豪强横暴之徒混为一谈,并加以讥笑。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