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2017-01-13 18:29: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质:做人质
B.吕不韦贾邯郸贾:做生意
C.吾能大子之门大:通“太”
D.而请吕不韦傅之傅:辅佐,辅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处困,不得意
B.且自大君之门
C.即大王薨
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且自大君之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不甚见幸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公为我献之
小题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①此奇货可居??????????②安国君得为太子
③华阳夫人无子????????④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⑤结诸侯宾客遍天下????⑥妾幸得充后宫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
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A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大,可通“太”,但要看语境,如《左传》“大子奔晋”。这里的“大”,是“光大”的意思。
小题:A项文中有“居住、处境”意,指生活;现代汉语指“住处”。B项文中有“自己光大”意;现代汉语指“骄傲、自以为大”。C项文中指“诸侯王”;现代汉语指“山大王”。D项都是“沉着镇静”的意思。
小题:前句连词:于是;后句副词:才。B项都是副词:姑且。C项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都是介词:替。
小题:正确译句:乘用的车辆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
小题:句①只是吕不韦的感叹,不能表明被“立嫡嗣”,排除A、D,句⑤是称赞子楚的,也不能表明被“立嫡嗣”,排除D。
小题:是“约定”立子楚为嫡嗣,尚未立。
附译文: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到各地买来便宜货,再以较贵的价钱卖出,家财累积达千金之多。秦昭王42年,把他(昭王)的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有儿子二十多人,他的正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排行在中间的一个儿子叫子楚,为秦国到赵国做人质,乘用的车辆,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苦,很不得意。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看到子楚的处境而怜爱他,说:“子楚像一件稀奇的好货可以囤积起来伺机高价卖出。”于是就去找子楚。向他游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才来光大我的门庭!” 吕不韦说:“你不知道啊,我的门庭需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 子楚心里知道吕不韦的意思,就引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非常深入。吕不韦说:“秦王年纪大了,安国君现在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十分宠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立为嫡嗣的只有华阳夫人而已。现在你们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在中间,不很被宠幸,又长久地在诸侯作人质。即使大王死后,安国君继立为王,那么你也不要希望能与长子或其他日日在王面前的兄弟争立为太子啊!”子楚说:“是的,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穷,在此作客,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奉献给亲戚及结交宾客。不韦虽然贫穷,愿拿出千金替你到西边去游说,侍奉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你为嫡嗣。”子楚就叩头说;“必定像你说的办法那样而成功,愿意分秦国的土地与你共享。”吕不韦就拿五百金给子楚,做为日常的费用及结交宾客的财用。又拿出五百金买来珍奇玩物,亲自带着这些礼物到秦国去游说,先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而把所带来的东西全部献给华阳夫人。趁便提到子楚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布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得像天一样,日夜涕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大为高兴。……趁太子有空的时候,很从容地提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干,与之交往的人都称赞他。就趁机流着泪说:“妾有幸得以充塞后宫,不幸没有儿子,希望能得到子楚立他为嫡嗣,来寄托妾的一生。”安国君答应了夫人,就与夫人刻在玉符上,约定立子楚为嫡嗣。安国君和夫人因此送了很多东西给子楚,而请吕不韦来辅助他。子楚从此以后,名声在诸侯间更加地盛大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9分,选择9分翻译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而出???zhuì? B其乏困???gòng? C秦伯??yuè? D使杞子、孙、杨孙戍之??páng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共其乏困???gōng
小题1: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小题1:“夫晋,何厌之有” 与“何陋之有”都是宾语前置。
小题1:得分点①“若”“ 敢”“ 烦执事”②“ 封”“ 阙”“ 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曹彬,字国华,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注释:①价:jiè?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集,端简终日。??????????燕:燕子,名词作状语
B.受而之以归。?????????????籍:登记
C.而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衣:穿
D.明日,稍。又明日,城陷?。?????愈: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逾年而后杖,人莫知其故。/?作《师说》以贻
B.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C.能成事,吾何功哉?。/?度我至军中,公入。
D.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吾儿,久不见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
②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③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
④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⑤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在“抓周”仪式时就表现不同一般。他虽与周太祖有亲戚关系,长大后仍然严格遵守礼节法度,就连自认为表现很不错的仁镐也自愧不如,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
B.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件事情,刻划曹彬廉洁的性格特点:一是出使吴越期间,拒绝接受礼物,这是侧面描写;二是外任晋州兵马都监时,由于他穿着朴素,邻道守将派来的信使都不敢相信国戚重臣竟然如此俭朴,这是正面描写。
C.平定蜀乱时曹彬不贪婪。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以慈悲为怀,“称病不管事”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做宰相”一事,刻划了他谦敬、豁达的性格特点。
D.最后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也概述了好几件事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A?
2.D?
3.C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属(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散失)

C.翰林人如之何?(削减)
D.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代理,辅助)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党怀英 “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
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
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
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
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5分)
(2)承安二年乞致仕……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翰林阙人如之何?(缺少)
小题1:⑤写章宗求文学之士⑥是写其为政
小题1: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
小题1:(1)“遂”“脱略世务”“箪瓢屡空”“晏”各1分,句意1分(2)“乞”“致仕”“为政”“服化”各1分,句意1分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是原来宋朝太尉党进的十一代孙,冯翊人。他的父亲党纯睦,官至泰安军录参军,死于任上。妻子儿女回不了故乡,于是就在泰安落户。他年少聪颖悟性极高,每天能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他和辛弃疾年少是同学,求师于亳州刘瞻,当时二人才学出众擅长诗文,并称“辛党”。金初遭逢乱世,一起参军。辛弃疾有一天率领数千兵士南渡,名声在宋得以彰显;党怀英在北方,应试不幸落榜,于是他摆脱世俗,尽情游山玩水。吃喝都很缺乏,他也安然处之。大定十年,考中进士,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历升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党怀英很会写文章,擅长篆书和籀书,当时被称为第一,学者都很尊崇他。大定二十九年,他和凤翔府治中郝俣担任《辽史》刊修官。凡是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或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送交官府。他擅长诗文,尤其擅长作诗。本性喜好山水,所写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能就事用语,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淡雅。他著有《竹溪集》三十卷,可惜因时间久而散失。党怀英擅长书法,世人称颂他“独步金代”,他尤其喜好在玉制筷子上以篆书刻字。泰和四年,写了“泰和重宝”,被铸在钱币上,这就是所说的“金泰和”。
当时,金章宗刚即位,他喜好和崇尚文辞,广求有文学才能的人才充任文学侍从,章宗对宰臣说:“翰林缺人,怎么办呢?”张汝霖回奏说:“郝俣很会写文章,政绩也很好。”章宗说:“近来起草诏书文字的,只有党怀英最好。”
明昌元年,党怀英又升为国子祭酒。明昌二年,升为侍讲学士。第二年,朝廷计议开挖边防濠沟,党怀英等十六人请求取消这项工程,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他又升为翰林学士,代理中书侍郎,当时增加修建曲阜宣圣庙,皇帝下令:“由党怀英撰写碑文,我将亲行祭奠大礼”。承安二年党怀英请求退休,朝廷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他处理政事宽容简明不严苛,而百姓自然而然的顺服归化。第二年,又征召他做翰林学士承旨。大安三年九月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赠谥号为“文献”。死后葬在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为他写墓志铭:“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干:才能
B.为明威将军——擢:提拔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官,时年九十二——卒:结束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B
4、(1)到任以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识记字音》..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