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单选题 下列句中“之”字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⑥/③⑦/④/⑤
B.①④/②⑥/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②⑥/④/⑤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课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畜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
柳宗元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为其“永”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树之”,而君子以为议。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经:经过
D.伏而不出之可也伏:掩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乃设九宾礼于廷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矣
C.或者得无奸为之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小题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了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3分)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3分)
(3) 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