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制:形式,规制。
B、夫子哂之。——哂:批评。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D、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害?”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日:“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蹭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吏,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莱、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贷。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相之为/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顾:考虑
C.绝海之商/绝:横渡
D.何月之拘/拘:限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
(2)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
(3)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
4、阅读题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首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徒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栖迟有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谨条资品,乞蒙简察。”久之,召补太子舍人。……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晋书?贺循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婴:婴儿
B.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课:考核
C.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拔:高大
D.谨条资品,乞蒙简察?????????????????????????条: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贺循“刑政肃穆”和不能升迁原因的一组是(???)
A.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B.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居在遐外,志不自营
C.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壅隔之害,远国益甚
D.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出自新邦,朝无知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循小时候的言谈举止就不同凡响,做了官以后,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从不讲究上级对他政绩上的考核。
B.武康当地风俗实行厚葬,遇到有忌讳的时日,就停殡不葬,贺循做了武康令以后,移风易俗,加以禁止,邻近的城邑都效法学习。
C.贺循长久不能晋升官职,陆机上疏推荐,对贺循大加赞扬,认为他完全可以做太子洗马或太子舍人,过了很久才被召补为太子舍人。
D.陈敏作乱的时候,要贺循做丹杨内史,贺循推说自己脚上有毛病,手不能握笔,还服下寒食散,披发露身来表示自己不能任用。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译文:
????
(2)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
译文:
????
5、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属:请托
B.比门下之鱼客比:和…相同
C.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计会:会计账务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子:子女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5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