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3 18:56: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加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明年复攻赵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皆为陛下所成就⑥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同心而离居/同心:感情深厚
B.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枉用相/存:存在,保留
D.宅十余亩/方:周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
B.更也,人皆仰之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焉用亡郑陪邻??敢烦执事??????????
②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小题4:下面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考查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B?济:渡过。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是一词多义的。以:而,连词,表并列/拿,用,介词。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名词,疆界。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 烛之武的分析中没有这样的信息,“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信,可靠;达,通顺。本题涉及的主要是词类活用和通假字。此题重要词语:远:远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亡:使…灭亡,使动用法;陪: 使…增加,使动用法;共:通“供”,供给;行李:往来的使者;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表被动)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介词,表被动)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助词,表诘问)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行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语气助词,呢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