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文富艳属:写作
B.议所因革因:沿袭
C.当时冤之冤:冤枉
D.以疾辞不就就:到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且可以为侍御史
B.巴西安汉人也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C.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复入为著作郎
D.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著作郎。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廷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
D.陈寿的侄子陈符、陈莅及陈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1分)?
(1)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4分)?
(2)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3分)?
(3)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当时冤之”意思是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冤,“冤”在这里是意动用法“认为他冤”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D“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介词,凭/介词,把,让;B.表判断/表肯定;C.介词,替/动词,担任。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担任著作郎”的不是文立,而是陈寿。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坐”译为“因为”;“见讥”表被动;“除”译为“担任”。(2)句中“有识”:动词活用为名词“有见识的人”;“短”,看不起。(3)句中“纵”,纵使,“胜”,赵胜自称,可译为“我”;“独”,难道。
【参考译文】
陈寿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
益州自东汉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著作郎。?
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足道。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廷担任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庭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
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冤(不值)。?
长兄儿子陈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着作郎,上廉令。陈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陈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
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傅青主善书画[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①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②,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③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①重违:难违。②帙: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俟月上东向俟:等待
B.遂掷笔搓纸而辍辍:停止
C.丐书庵额丐:给予
D.傅睨之而笑睨:斜视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正不阿的--组是(3分)
A.①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B.①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②以僧无行,不许
C.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D.①屡书,屡自拉弃之②遽索纸,纵笔为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B.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小题4:断句和翻译。(6分)
(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丐:请求)
小题2:略
小题3:(“非遇良辰不下笔”不等于“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小题4:略
参考译文:傅青主凭书画著称,但不轻易为人创作书画。曾经有个朋友来求画,傅青主说“画画虽是微不足道的技艺,但是要用画笔描摹自然,我每次作画,都要先选择时机,不遇良辰不会动笔。今天难以违背您的意思,就约定在中秋夜,如果天气晴爽,没有风而且月色明亮,就准备纸笔为您作画。”
到了那一天,天气果然晴爽,朋友很高兴,知道傅青主喜欢喝酒,就和他痛饮,从午后一直喝到太阳偏西才停止宴饮。于是让侍者研了浓墨,拼了两张几案,铺上一丈多长的玉版纸,又拿出铁界尺压在纸的四角,说等到月上东方,好拿着蜡烛作画。过了一会,月亮出来了,他很高兴,让侍者取来一大钵研好的浓墨放在旁边的几案上,让周围的人都退下,独自提笔作画。朋友站在远处窥视,只见他手舞足蹈,那样子像发了狂似的。朋友径直快步地走到他背后,用力抱住他的腰。傅青主狂叫起来,叹息说:“你败了我的清兴啊,怎么办!”于是扔掉笔揉烂纸停止作画。朋友见他满头是墨,汗如雨下,急忙拿水替他洗干净,派人送他回去。
京师打钟庵落成,庵里的和尚仰慕傅青主的名声,请求他题写庵上的匾额。因为那和尚品行不好,傅青主不答应。那个和尚深知甲某和傅青主关系很好,便用重金引诱甲某,让他向傅青主转求。甲某不敢冒然转求,又考虑到无法回报和尚,后来想到一个办法,于是买来好酒请傅青主宴饮,又预先作了一首五绝诗,把“打钟庵”三个字嵌入诗中,趁着微醉,自己拿笔写起这首诗,多次书写,又多次亲自撕毁丢弃。傅青主斜视他笑了起来,甲某说:“家中有个屏风,想写下这首诗刻在它上面,只是我不擅长书写。”当时傅青主已醉,便说:“我替你书写,怎么样?”甲某高兴地说:“非常荣幸。”傅青主马上要来纸张,放手写了起来。甲某请求说:“你既然赐予我书法,就再请你写下自己的名字。”傅青主笑着答应了。甲某挖下“打钟庵”这三个字交给和尚,和尚把它贴刻在门额上。
有一天,傅青主偶然从庵前经过,惊讶地发现匾额上题写着自己的名字,笔法的确是自己的,他注视着,沉思很久,忽然回忆起先前替甲某书写的屏风诗有这三个字,才醒悟到被甲某出卖了,于是就与甲某断绝交情。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 2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
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
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
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
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
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
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
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
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
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
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
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
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选自《宋史?张平列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鞫之鞫:审问
B.秦王益不喜益:渐渐
C.微时遇异书微:年幼
D.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董:督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太宗重视张平和体现张平治理业绩的一组是(?)
A.太宗尹京兆,置其邸监市木秦、陇
B.畀以兵食之重寄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C.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时人称其宽厚
D.各振举其职焉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
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
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
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
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3分)
译文:????????????????????????????????????????????????????????????????????????????????????????????????????????????????????????????????????????
(2)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解析:微:地位低贱、卑微。)
小题1:(解析:A“悉更新制,建都务”是治理措施,并非业绩;C.“时人称其宽厚”是评价其品行;D.“各振举其职焉”是这几位臣子自己的表现。)
小题1:(解析:不是“这些郡吏犯了罪”,是因侮辱张平的事被定罪;“想方设法赦免他们”也不是事实。)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超:越级,破格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
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
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
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
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
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
4.(1)不久任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