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3 19:00: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延祜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甓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成在,亦为赧然愧,艴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日‘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 ??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 [注]?①某:我。②瓮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彭泽????次:排列
B.芜充斥????秽:杂草
C.乃相与然而去????怃:失意
D.佐郡????起:起任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日“一柱”,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B
4.(1)我为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不义亡:逃跑
B.秦时与臣,游:交游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拼力厮杀
D.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小题2: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B.所以遣将守关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臣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戮没
D.孰君少长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小题4: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答:??????????????????????????????????????????????????????????????????????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分)
答:??????????????????????????????????????????????????????????????????????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项,解释不准确,由原文下句内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大意可知,力:合力,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前者为动词,去、到;后者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B所以,均为“…的原因”。C项,“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被”;D项,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和”。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是沛公向张良询问办法时所说的话,不能表现其“善于应变”的个性,故排除A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只能表现项羽的“胸无城府.和“轻信寡谋”的特点,不能表现其“优柔寡断”的个性,故排除C;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才与他结拜,而是为了拉拢他。B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没有“不计前嫌”之意.C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己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所以选D。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所以”、“非常”、拜、闻、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两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都督阎公之雅 / 登高作赋,是所于群公
B.敢竭鄙怀,恭短引 / 《谏太宗十思
C.其色惨淡,烟云敛 / 日出而林
D.童子何知,躬逢饯 / 予观夫巴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然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矧:况且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元素终之蓄:容留
B.后度悉不记,则门拒之阖:关闭
C.客至,出之陈:陈述
D.其可笑事类此率:大概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天地间无弃物”观点的一项是(3分)(?)
①樗栎不材,薪者不弃
②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③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
④实元素之能容也
⑤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断歧生之木”“守新植柳树”等五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B.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可用之处,而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是因为他们不为
当权者所喜欢。
C.作者在议论中,将今士之不幸与阿留之幸作对比,感慨当时的 “正直静退之士”
得不到重用的悲哀。
D.本文叙议结合,先叙述阿留虽“痴呆无状”,但由于具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
身“专任” 的故事,然后就此展开议论,指出“天地间无弃物”,应该取其所
长,而不必求全责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3分)
②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4分)
③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正确的。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使用代入法来理解原文可发现,陈:陈列;即客来,即把古董拿出来陈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是找出直接表现的,所以排除时要以直接为依据。④是说元素能容人,⑤⑥都说人才不被当权者用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是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B概括不全面。“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的原因,不仅是不为当权者喜欢,还有“不为所知”和“不当其才”
点评:本题比较难。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①尝译为曾经。洒扫表示扫地。洁是使动,使一庐洁。③矧译为况且。灵于物者应为于物灵者,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独译为偏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只要注意三点即可: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没有作为,但周元素一直收养着他。
  主人曾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主人冲他发怒,(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来。问他,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很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来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一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又洗又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了,(只见他)伸出二根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家的小孩摇动它,就让阿留守护着。阿留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收藏了。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
  周元素善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好颜料,开玩笑似地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画起来,(只见他)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生用他,没有废弃。
作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但找木材的人并不嫌弃;沙石非常难看,但雕刻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可以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比,本来不过是可弃之材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静的人才,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不聪明而又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亟:危急
C.麾诸军毕济麾:指挥
D.潜刻期而去期:约定日期
小题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能严格约束部下。当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伯颜没有同意,并且贴出告示: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者按照军法论处。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亟:急忙、赶忙。
试题分析:
小题2: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④写伯颜的勇武。
试题分析:
小题3: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是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不是贴出告示。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