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随沙岸向江村——向:奔向。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由。
C.须行即骑访名山——须:一定。
D.虎鼓瑟兮鸾回车——鼓:弹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文长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座,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赀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①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②,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③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⑤,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注:①入帘:指担任考官。?? ②本房:考官分房阅卷。?? ③他羁:其他事拖累。?? ④曲蘖:酿酒的发酵物,指代酒。?? ⑤遁情:隐去的真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非时:不按规定时间
B.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信心:充满自信地
C.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饵:诱降
D.公后以他事杖杀之???杖:用杖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②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B.①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①一知县以他羁后至??? 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D.①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文长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②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③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④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 ⑤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⑥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胡宗宪欣赏徐文长的才能,就聘请他担任幕僚。徐文长既要胡公以礼相待,又要求行动自由,胡公都一一答应了他。
B.徐文长虽然很有才华,然而命运弄人,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的他只得放纵地饮酒,恣情于游山玩水,走遍了北方的荒漠之地。
C.徐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奇才,只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腐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潦倒一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作者对他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D.本文选取徐渭生平几件惊世骇俗可歌可佩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奇”,对他的诗歌创作所作的概括,生动隽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座,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本题解析:
1(随自己的意愿)
2(介词,因为? A①代词,根据语境,此处可译为“……的计谋” ②定语后置的标志?? B①连词,假如? ②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的样子”?? D①时间副词,已经? ②时间副词,不久,然后)
3(①是说徐文长参加乡试总不被录取,而他仍性格豪放,无拘无束 ④表明徐文长深得胡公信任? ⑤写徐文长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后便纵情饮酒,恣情山水)
4(徐文长是因为科举考试失意才潦倒一生的)
5.略
附译文:
徐文长是山阴县的秀才,参加乡试总不被录取。他性格豪放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道了他的才能,聘请他担任幕僚。文长与胡公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僚,要按接待宾客的礼节,可以不按规定的时间自由出入。”胡公都答应了他。徐文长便穿着葛布衣,戴着黑色头巾,行过拱手礼入座,畅谈天下大事,就好像旁边没人一样。胡公非常高兴。胡公当时统领好几个地区的军队,威名震动东南一带,将领同他说话,都要像蛇一样匍匐向前跪着禀事,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的一名秀才,却高傲自若,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办事,随意地谈笑,一点也没有忌讳和担心。刚好捕得一只白鹿,胡公请文长代作贺表。贺表呈上后,世宗皇帝非常高兴。胡公因此更加器重他,一切奏疏公文,都请他代写。
文长对自己的才干十分自负,喜爱出奇计,谈论军事形势大多准确无误。凡是胡公用以诱降汪直、徐海等的计谋,都是和他秘密商议,然后实行的。文长有一次在一家酒楼上喝酒,有几个军卒也在楼下喝酒,喝过酒不给酒钱。文长暗中写了几行字让人迅速报告给胡公,胡公立刻派人将他们绑进营中,全都斩首,全军震动害怕。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胡作非为,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向胡公说起,胡公后来以其他罪名用杖刑将他打死。文长被胡公这样信任的事情很多。
胡公既爱惜文长的才华,又怜悯他多次应试不被录取,当时正逢乡试,凡是被任命为考官的,胡公都暗中嘱咐他们:“徐先生,天下大才,如果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说:“遵命。”有一个知县因为有其他的事耽搁迟到了,到了考期才去拜见胡公,胡公偶然忘了嘱咐他,而文长的试卷恰好分在他的房中,于是又没有被录取。
文长既然在科举考试中不被考官赏识,于是就放纵地饮酒,尽情地游山玩水,到齐、鲁、燕、赵一带旅行,走遍了北方的荒漠地区。他所见到的奔腾屹立的高山,汹涌澎湃的大海,黄沙卷起如云翻滚,狂风怒号摧弯大树,深幽的山谷,繁华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事物,都一一在他的诗中表现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一股不可磨灭的豪气,以及英雄走投无路、无处可以立身的悲愤之情,所以他写的诗,像生气又像欢笑,像大水在峡谷里轰鸣,又像种子发芽出土悄无声息,像寡妇在夜晚的哀哭,像游子客居他乡时寒夜而醒。当他放纵心意,就犹如平坦无际的原野;偶尔幽深峭立,幽又像秋天坟地里鬼魂们的窃窃私语。文长眼界高远,认为千古文人都不值一提,自己在当时卓然独步。对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诗人墨客,文长都高声地斥责他们,把他们当作奴婢一样,以和他们交往为耻辱,所以他的名声没能传到越地之外去。可悲啊!
有一天,文长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的一个小物件请求他写一篇文章暗中叫小仆人把纸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用这为难他,文长拿起笔一会儿就写成,写满了整张纸,气韵刚健洒脱,那物件的状态被描述得淋漓透彻,在座的人都大为惊叹。
文长喜爱书法,笔意奔放如同他的诗,苍劲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小题2: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3分)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小题3:《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分)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侣: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侣”处在谓语动词上,因此,“侣”应活用作动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小题2:A、B、D 项均为表修饰的连词,C 项为并列连词。
小题3:“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说法有误, 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说理,
小题4:这两个句子中文言语法现象比较,一是这两个句子都是特殊句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否定的判断句,又是被动句;“而今安在哉”为宾语前置句,即而今在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为状语后置句,即于江渚之上渔樵。二是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明显:下,名词活用动词,攻下;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当作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朋友。
点评:本题多处涉及到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它和普通实词含义的理解一样,都是要根据这个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对这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的把握,就是看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即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明确其充当的成分。具体来说,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它处在什么位置上,就应充当什么词性,也就是说如名词它在谓语的位置上,就要作动词,也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处在状语位置上,那就充当状语,也就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可据此类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①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②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③,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①滂滂——流荡貌。②雪——擦试。③恤——忧虑。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去:前往
B.使贤者常守之守:拥有
C.吾君方将被蓑笠被:同“披”
D.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迭:相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将去斯而之何杳不知其所之也
B.公雪涕而顾晏子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而立乎畎亩之中以吾一日长乎尔
D.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景公登牛山北望,看到自己国都而感伤,两位宠臣也跟着落泪,晏子却“独笑于旁”。
B.晏子告诫景公:假如古代君主长生不死,您也只能是一介农夫,怎能做上国君呢?
C.晏子认为:国君更替,代代相传是一件正常的事,为此而感伤流泪,是不仁的表现。
D.结尾处的“景公之罚”使短文中的几个形象更加鲜明:臣,可谓忠臣;君,可谓贤君。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A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B.礼和仁是什么关系?孔子认为:“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C.“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但是对统治者而言,对百姓过分压迫剥削,客观上对国君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D.孔子有许多关于交友的论述,“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做到“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孔子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多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交友应该倾心相交,不应保持距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 C对百姓过分压迫剥削,客观上对国君有利 D交友应该倾心相交,不应保持距离。均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