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通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②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④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B.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恸”不是“痛”的通假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小题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D(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夜
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1.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第三句见景思人、托物记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在轻寒尖风,春意正浓的寒食之夜,看到无人嬉戏的秋千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