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18:45: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中的“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鸡,这两句诗是诗人登山的开始,从飞度静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色彩也一步步加浓。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诗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起到了烘托下文的作用。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羞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暗淡的画面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高山埯埋了一半。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小题2: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点评:阅读诗歌,把握其思想感情,要抓住标题。据标题“送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且题目中也提示:这首词以“送人”为题)。如果知道了这首词是送别词,那么词中所描写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等意象的含义就容易把握了,词人所表露的丰富、复杂的情感(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了。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如,要分析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蕴涵的思想感情,回答“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一问,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心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
????????????????????????????????????????????????????????????????????????
(2)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参考答案:
(1)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


本题解析:[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小题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小题2: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