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小段,请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14.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每个字1分。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置:??????????浣:?????????
(2)虎自山上驰来?????????????????????????驰:?????????
(3)意虎之食人???????????????????????????意:?????????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的“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虎熟视久之
A.熟能生巧
B.熟视无睹
C.深思熟虑
D.瓜熟蒂落
参考答案:
小题1:(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1:文言实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①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陈,备疑不渡 陈:列阵
B.故计远近为稽留稽:延误
C.蜀兵大至,淮逆击之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绥民夷绥:安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昔禹会诸侯于涂山????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今
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
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其夜果攻阳遂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3分)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4分)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蜀兵大至”可知,逆:迎敌、迎战。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以:前者,连词,表目的,“来”;后者为介词,“用”;B项,于: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引出对象,不译;D项,其:前者为人称代词,“他们”;后者为指示代词,“那”。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需要注意停顿的文言虚词如“也”“之”;名词做主语的“备”。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赐爵给郭淮的是魏文帝曹丕;B夏后,即夏桀,是好用酷刑的暴君。郭淮只是用五帝时候的世道和当今世道进行类比。C原文是“堑垒未成,蜀兵大至”,即营垒四周的壕沟、垣墙还没有修筑好,因此并非“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D皇帝新任命其为车骑将军和仪同三司。所以选D。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闻、善、周至、咸;补充省略成分“郭淮”。第二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和第三段,可根据郭淮的推测语句内容进行概括或者直接引用即可。
【参考译文】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曹操回洛阳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御刘备,任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有病未能成行。夏侯渊被杀,军中慌乱,郭淮收集散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统帅,各部军营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进攻。各位将领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如果不能抵挡,刘备会乘胜而击,于是诸将都想依托汉水设阵来狙击刘备。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能击败敌人,这不是上策。不如远离汉水设阵,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等他们渡到河中央再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刘备。”于是排好战阵。但刘备疑心重,不敢渡汉水。于是郭淮坚守阵地,表示没有撤退的意思。有人把这情况向曹操禀报,曹操很赞许郭淮的做法,于是任命张郃为假节都督,又任郭淮为司马。曹丕即位后,赐郭淮为关内侯,后调任镇西长史。再兼任争羌护军,统领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盗郑甘及卢水叛乱的胡人,大获全胜。关中于是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黄初元年(220),郭淮奉命前来祝贺曹丕登基,在路上得病,因此被延误了行程。等到群臣庆贺时,曹丕严厉地斥责郭淮说:“昔日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处以死刑。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郭淮答道:“我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使用刑罚。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任郭淮为领雍州刺史,封为射阳亭侯,五年后授以实职。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因此询问得十分细致周到,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兵斜谷,在兰坑处屯田。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动臣民和胡人,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患。”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司马懿同意这种观点,于是让郭淮屯兵北原。军营四周的壕沟垣墙还没修好,蜀军已大批涌来,郭淮奋力迎击。过了几天,诸葛亮率大军西行。众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嘉平二年(250),皇帝下诏:“以前在汉川战役中,全军差点覆没。郭淮临危不惧,军功记在史策。在关西三十多年,对外征讨敌寇,对内安抚臣民。功绩卓著,我特别嘉赏他,任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原来的持节、都督等官职不变。”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愀然——愀:chǒu 正襟危坐——危:高高地
B.山川相缪——缪:liáo 横槊赋诗——赋:朗诵(或创作)
C.举匏樽以相属——属:zhǔ 下江陵——下:来到
D.酾酒——酾:sī 固一世之雄——固:本,本来
2.《赤壁赋》整篇情绪的转换是由喜转悲人乐,本段处于第二层次。根据前文(第二段),说明本段首句“苏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熔情、景、理于一炉,抒写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的苦闷心情。试按下列要求简要分析。
①表现“情”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摹“景”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发“理”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听到了凄切婉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呜呼!???????????,???????????;???????????,???????????。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2:六国破灭,???????????,???????????,???????????。(苏洵《六国论》)
小题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前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灭之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动词,帮助)
B.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动词,帮助)
C.公为我献之。(动词,打算)
D.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介词,替、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