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乙)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报任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
B.可以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
C.下流多谤议——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D.以通其狂惑——通:通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以见放——以通其狂惑
B.且负下未易居——故且从俗浮沉
C.虽累百世,垢弥甚尔——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渔父莞尔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3.下列关于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选出对两段文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作为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他是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
B.《渔父》一文中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屈原的高洁美好的品质,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通过渔父的语言传递出这样的思想。
C.《渔父》一文出自《楚辞》。《楚辞》是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楚地作家的作品合集,成书于东汉时期。
D.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
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高可二黍许
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
3、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①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③其仁,如其仁。”
注释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 ②谅,信。这里指小信 ③如:乃。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①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鞣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①媒蘖: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
乙文: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步卒不满五千——提:率领
B.抑数万之师——抑:遏止
C.遽加厚诛——诛:诛杀
D.设使陵不苟其生——苟:苟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B.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②不出,火且尽
C.①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
②是以后世无传焉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3)下列文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
B.陵事亲孝,与士信
C.君子不轻其生
D.君子不爱其死
(4)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
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所以他极力为李陵辩护;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
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
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5)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召之不可。”遣功曹①奉谒,修书记②,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④,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后汉书·循吏列传》)
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苌寻病卒,延自临殡寻:招致
B.民常告籴交趾告:请求,要求
C.龙丘先生躬德履义履:实行
D.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坐:由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延乃令铸作田器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①敬待以师友之礼②作《师说》以贻之
D.①有原宪、伯夷之节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敢于除暴安民。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B.任延济困敬老。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和勉励。
C.任延直言敢谏。他认为某些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任延任地方官时注重发展生产。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②掾吏白请召之。
③皆令诣学受业。
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