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5 19:41: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今义??????????????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今义??????????????
(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今义??????????????
(4 )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1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及高祖入援京邑,将至始兴,頠乃深自结托。裕遣兵攻頠,高祖援之,裕败,高祖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勃遣其将孙信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此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庐于麓山寺傍庐:房屋
B.与頠相善 善:友好
C.五十余洞不宾 宾:归顺
D.未审为谁 审:明白
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裕以兄钦与頠有旧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頠乃深自结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且与高祖有旧或失其所与,不知
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门望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但他却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攻打萧绍基,夺取了萧绍基的郡邑,欧阳頠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并进一步平定了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D.欧阳頠为人清廉、守信,友人在他那里寄存钱财,他在资财丧尽的情况下也没有动用,在友人死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友人之子和龚翙。
⒒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译文:?
⑵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
译文:?
⑶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译文: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参考答案:
8、A
9、B
10、C
11、(


本题解析:
8、A(此题考点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B.“善”:“友好、友善、交好”,《鸿门宴》一文“素善留侯张良”句中“善”即为此意。C.“宾”:“归顺、服从”,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解释为“服从、归顺”。D.“审”:“明白”,《报任安书》中“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中“审”即此意。A.“庐”在句中应用作动词,“建房屋”的意思)
9、B(此题考点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查形式是选文虚词与教材虚词相结合,范围在江苏考纲规定的12个虚词之内,其中今年新增加的两个虚词选考一个,能力层级为B级。A.前一个“为”,判断动词,译为“是”,后一句选自《六国论》,“为”表被动。B.两个“乃”均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一句中“以”即此意。C.前一个“乃”表示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和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后一句选自《石钟山记》,“乃”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D.前一个“与”,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 后一句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与”可译为“结交”)
10、C(此题考点是“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平定始兴是欧阳頠儿子所为而非欧阳頠所为,只要细读选文,就能筛选出正确信息)
11、(1)父亲死了,(欧阳頠)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弟们。(2)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3)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4)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参考译文: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豪富家族。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欧阳頠年轻时质朴正直有思辨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父亲死了,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弟们。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专心精进,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
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頠互相亲善,所以欧阳頠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兰钦担任衡州太守向南征讨夷獠,捉住了陈文彻,俘获的人数不完,进献的大铜鼓,是历代所没有的,欧阳頠参与了这件事情有功,回来后担任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兰钦出征交州,又请示让欧阳頠一同随行。兰钦越过南岭由于生病去世,,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赴任。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不归顺,皇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五十多个部落)都被平定。
侯景叛变,韦粲自已离开回到京都征讨侯景,让欧阳頠监管衡州。京城被攻下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兰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頠有交情,派人招览他,欧阳頠没有听从。于是对使者说:“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无不是沐浴国恩所得,现在应该投入国难支援京都,怎能自作主张做骄横的事。”等到高祖进军援助国都,将要到始兴,欧阳頠就真诚地主动地和高祖结交。兰裕派兵攻打欧阳頠,高祖援助他。兰裕战败,高祖调任欧阳頠担任始兴内史。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群臣中没有回答的人。梁元帝说:“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侍中王褒进说:“不知道是谁?”梁元帝说:“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济世的才能,恐怕萧广州不肯送他来。”于是授予欧阳頠为武州刺史,想让他出南岭,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元帝对此很担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萧勃派他的将领孙信管理广州,自己率领所有的士兵来到始兴,避开王琳军队的锋芒。欧阳頠另外占据一城,不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萧勃很生气,派军队袭击欧阳頠,全部没收了他的钱财物资马匹武器。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萧勃死了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頠在南方有声望,并且和高祖有交情,于是授予欧阳頠散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等到欧阳頠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頠那里,让欧阳頠把一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交给儿子袁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不久,欧阳頠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缓昙寄存的钱还在。袁昙缓不久也死了,到这时欧阳頠按照袁昙缓的交待把钱还给了他们。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何)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如果顺应天地的法则,驾御六气的变化,遨游宇宙,他们将还有什么要依赖呢?所以说:至人忘记自我,神人不求功利,圣人不求名声。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只酒杯,一首小诗,也足够用来酣畅地抒发幽雅的情怀。
C.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然后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图谋飞往南方。
D.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酣畅地抒发幽雅的情怀。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恶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荀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性恶论错,是荀子的主张;C项:春秋晚期错,应为“战国晚期”;D项:墨子是墨家,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薛举,河东汾阴人也。其父汪,徙居金城。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初,为金城府校尉。大业末,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募得数千人,使举讨捕。授甲于郡中,吏人成集,置酒以飨士。举与其子仁杲及同谋者十三人,于座中劫瑗,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掠官收马,招集群盗,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隋将皇甫绾屯兵一万在袍罕,举选精锐二千人袭之,与绾军遇于赤岸,陈兵未战,俄而风雨暴至。初,风逆举阵,而绾不击之;忽返风,正逆绾阵,气色昏昧,军中扰乱。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隋军大溃,遂陷袍罕。
  十三年秋七月,举僭号于兰州,遣仁杲引军寇扶风郡,沂源贼帅唐弼率众拒之,兵不得进。初,弼起扶风,立陇西李弘芝为天子,有徒十万。举遣使招弼,弼杀弘芝,引军从举。仁杲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
  太宗帅师讨败之,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伪黄门侍郎褚亮曰:“昔越帝赵佗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武德元年,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坡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未及与战,会太宗不豫,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请观兵于高摭西南,恃众不设备,为举兵掩乘其后。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未至,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死者十五六。太宗归于京师,举军取高摭,郝瑗言于攀曰:“今唐兵新破,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临发而举疾,召巫视之,巫言唐兵为祟,举惧之,未几而死。(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酒以士——飨:通“享”,享受
B.称收捕反者——矫:假托,诈称
C.举势益——张:增强,扩大
D.军高墉城——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举“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
②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③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
④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
⑤为举兵掩乘其后
⑥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举趁郝瑗为缉盗部队举行授甲仪式的时机,劫持了郝瑗,假传命令,开仓赈济,笼络人心,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B.薛举亲率两千人迎战皇甫绾,在逆风的不利环境中,奋勇作战,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
C.薛举在势力正盛时,准备进军长安。唐太宗领兵征讨,打败了薛举。薛举在惶恐之中考虑到了投降。 D.高城城一战,由于刘文静等人放松戒备,导致唐军遭到惨重失败,薛举准备乘胜追击,不料病发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果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1)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