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 ,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其有后矣。”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诛几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宠姬张贵妃子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微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夏,竟废太子为吴兴王。后主知宪有规谏之事,叹曰:“袁德章实骨鲠之臣。”即日诏为尚书仆射。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毕集,乃延宪人室延:请。
B.学司衔之衔:遵奉。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逆:叛乱。
D.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悛改:悔改。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袁宪深受推重的一组是
①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②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
③袁君正其有后矣???④袁家故为有人
⑤诸人在职,屡有谤书???⑥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很有才学。周弘正等对他多方问难,他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参加策试时,考官对他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到溉、周弘正等都很欣赏他。
B.袁宪熟知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由他向皇上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曾经与高宗谈宴终日,很受高宗赏识。
C.袁宪多次上表请求解职,然而高宗和后主都认为他清白廉洁,不愿另选他人,还加封他为云麾将军、尚书仆射。
D.袁宪为人正直。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他弹劾叔英;吏部尚书蔡徵顺承后主轻言废立,他严厉指责蔡徵。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B(衔:怀恨)?
小题2:D(②表明袁君正清明耿直,⑤是高宗评说其他人的话)
小题3:C(认为他清白廉洁的是高宗,加封他为云麾将军和尚书仆射的是后主)
参考译文: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明机敏,喜好学习,有宽宏的度量。十四岁时,被召入国学为《正言》弟子,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送他出来,欣赏他的神采。过了几天,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立论。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何妥说:“任凭你们提问发难,不要把他看作小孩子。”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而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起来多次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告知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参加策试的人,大部分都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及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当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着用特大难题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解剖分析对答如流,到溉看着袁宪说:“袁君正有个好儿子啊。”
(太建)三年,升任御史中丞,兼羽林监。当时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强行索取人马,袁宪依据事实弹劾禀奏,叔英因此获罪被罢免,从此朝廷内外都十分畏惧袁宪。袁宪熟悉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如有案情还没有彻底弄清而有关官员却行文了结的案件,就常常瞅准闲暇时机对皇上陈说,由于他的申说而重新办理的案件很多。他曾经在承香阁侍陪御宴,宾客散退之后,高宗留下袁宪和卫尉樊俊把筵席移到山亭里,君臣谈话宴饮一整天。高宗看着袁宪对樊俊说:“袁家仍然是有英才。”袁宪就是这样地被看重。袁宪认为自己担任清闲而显要的职位太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被人书面检举。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另外考察选用别的人,就不要再说了。”等到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与吏部尚书毛喜都领受了遗诏。始兴王叔陵横行不法、背叛作乱,袁宪指挥部署,为平息这场叛乱起了重大作用。至德元年,太子加冕,二年,举行了释奠之礼,这时袁宪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主不答应,还赐给他两名扶护人员,晋升为云麾将军,安排了辅佐他的官吏。皇太子很不遵守典籍制度,袁宪亲手写奏表提出了共十条谏议,都援引古今事例,措词切要率直。太子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后主打算另立宠妃张贵妃的儿子始安王为皇位继承人,曾随口谈了这一想法,吏部尚书蔡徵顺着后主的意思称颂赞赏,袁宪就正言厉色地指责他:“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已经深入万民百姓之心。你是什么人,敢轻率地谈说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这年的夏天,还是把太子废为吴兴王。后主知道袁宪有规谏之事,赞叹地说:“袁德章实在是一位正直之臣。”当天下旨任命他为尚书仆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开成元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梱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就加检校司空。六年,复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②,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③,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绚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物议以钧长者,罪绚弄权。绚惧,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选自《旧唐书·卢钧传》,有删节)
【注】①槥椟:小棺材。②揆路:宰相之位。③端揆:指尚书左仆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为南海者,靡不梱载而还——靡:没有
B.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表:南面
C.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俾:佣人
D.物议以钧长者,罪绚弄权——罪:谴责
2.以下句子中,直接表明卢钧“性仁恕”或“为政廉洁”的一组是(???? )
①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
②作法兴利以致富
③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
⑤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
⑥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钧进士及第后又应试“书判拔萃”科,先历任补校书郎、诸侯幕府僚佐、坐补阙等,后因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而出名。
B.卢钧担任过几个道的节度使,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政绩尤为突出,他为政廉洁,关心民众,受到了当地汉人和蛮族的拥戴。
C.卢钧满怀希望应诏入朝,结果被授为尚书左仆射,很是灰心,后受宰相令狐绚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D.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深得皇帝的赏识并重用为宰相,加之他为人仁慈,为政廉洁,当时被视为长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以表群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1)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10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分)
译句:????????????????????????????????????
?????????????????
(2)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4分)
译句:?????????????????????????????????????????????????????????????????
(3)“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分)
译句: ??????????????????????????????????????????????????????????????????
参考答案: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分)
本题解析:文言文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军惊而坏都舍。(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B.朝济而夕设版焉。(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
C.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你要想死,而且(要带上你)父亲,你就上前决斗,不然就回家关上门好好等着。)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你要想让你老子死,你就上前决斗,不然就回家关上门好好等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小题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小题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小题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老师,是用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迷惑问题
本题解析:
小题1:受、惑、判断句式
小题1:小学、明、句意
小题1:缦、地势、钩心斗角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