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0:41: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做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B.代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等待。
D.饥民食人一牛——攘:偷窃。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请得沐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拔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宜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州时,上奏朝廷把被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李贺集》序
杜 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  发:打开
B.贺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且:将要
C.居数日,牧深推公曰让:允许
D.子固若是,是当我慢:怠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称赞李贺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 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④盖骚之苗裔 ⑤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⑥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牧半夜收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的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进行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途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小题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 哲 之 能 事 所 以 经 天 地 纬 阴 阳 正 纪 纲 弘 道 德 显 仁 足 以 利 物 藏 用 足 以 独 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
(取材于《隋书·经籍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1)①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②是杜牧对沈子明的赞美,⑤是对《离骚》内容的评价。
试题分析:
小题2:“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途径”错。应为虽有不足,却独特超常。
试题分析:
小题3: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昭德,雍州长安人。父李乾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卒,太宗欲斩之,乾祐曰:“法令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以轻罪致极刑,非画一之制。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帝意解,由是免死。母卒,庐墓侧,负土成坟。历治书侍御史,有能名。乾祐虽强直,而昵小人。尝为书与所善吏,刺取朝廷事,褚遂良白发于朝,坐流马雚州。入为司刑太常伯,举雍州司功参军崔擢为尚书郎,不得报,私语擢所以然。后擢犯罪,告乾祐漏禁中语以自赎,诏免官,卒。
  昭德强干有父风,擢明经,累官御史中丞。永昌初,坐事贬振州陵水尉。如意元年,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营神郝,昭德规创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洛有二桥,司农卿韦机徙其一直长夏门,民利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然洛水岁淙啮之,缮者告劳。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武承嗣任文昌左相,昭德谏曰:“承嗣已王,不宜典机衡,以惑众庶。且父子犹相篡夺,况姑侄乎?”后恍然曰:“我未之思也。”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洛阳人王庆之率奸佞数百人请以承嗣为皇太子,后不许;固请,后遣昭德诘其故。昭德笞杀庆之,余党散走。因奏曰:“自古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言之、,天皇,陛下夫也;皇嗣,陛下子也。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后乃止。承嗣恨,谮短之。后曰:“吾任昭德而获安枕,是代我劳,非而所知也。”有人获洛水白石而赤文者,献武后曰:“此石赤心,故以献。”昭德叱曰:“洛水余石岂尽能反邪?”时来俊臣、侯思止舞文法,数诛陷大臣,人皆慑惧。昭德每奏其诬罔不道状,卒榜杀思止,其党稍摧沮。
  然昭德颇怙权,为众指目。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惜上疏曰:“陛下厌怠细政,擢委昭德,乘总权纲,而才小任重,聋盲下民,负气强愎,天下杜口。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坤,上拂云汉。夫小家治生,有千百之赀,将以托人,尚忧失授,况天下之重,可轻委寄乎?”又果毅邓注著《石论》数千言,述其专恣,凤阁舍人逢弘敏以闻。后由是恶之曰:“诚如所言,昭德固负国矣!”乃贬钦州南宾尉。万岁通天二年,来俊臣诬以逆谋,既而俊臣亦下狱,同日诛。时甚雨,众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神龙二年,赠左御史大夫。(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报 报:报告
B.不宜机衡 典:主管
C.其党稍沮 摧:悲伤
D.天下口 杜:堵塞
2.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李昭德“关心民力”和“遇事敢抗争”的一组是(???? )
A.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且父子犹相篡夺,况姑侄乎
B.民利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
C.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臣见天皇不来食矣
D.是代我劳,非而所知也/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昭德的父亲李乾祐曾为殿中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性格刚直,有孝行。但是他亲近小人,曾经写信给别人刺探朝政,被褚遂良向朝廷告发流放到马雚州。
B.李昭德杀死了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王庆之,又向武后进谏,劝她从自己的利益和亲疏远近的角度考虑立太子的事,得到武后认可,遭到武承嗣记恨。
C.有人从洛水中得到红色斑纹的白石头,献给武后;李昭德认为把这样的石头定“反石”是荒唐的,对献石人加以斥责;他还敢于揭发来俊臣、侯思止的罪行。
D.丘情弹劾李昭德,认为他依仗权势,刚愎自用,为非作歹,不能担当治天下的重任,《石论》也记载了李昭德专恣之事。武后因此厌恶李昭德,将他贬官。解析: “李昭德认为把这样的石头定‘反石’是荒唐的”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恍然曰:“我未之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甚雨,从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C
4.(1)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恭短引(写作) 岂也哉(虚妄)民众而士(振奋) 益发兵赵(增加)
B.立意然(比较) 数困兵(被) 必不矣(挽救)  燕王诚怖(同“震”)
C.家君作(宰相) 行为导(退) 诸侯之列(排列?)??海内之王(使…臣服)
D.异物进(按时) 穷益坚(却) 而刺杀之(趁机) 宋子传之(客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越国以远?? ② 焉用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矣?? ②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于楚也?? ② 且君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也已?? ② 且君尝晋君赐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