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先用“积土成山”等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B.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C.紧接着又举出了四个比喻,用对比的方式,说明学习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D.最后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设喻,正反对照,进而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
2.对文段的分析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
B.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后天努力。
D.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对比、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阅读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造:到……去
B.却行为道却:退
C.所善荆轲可使也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超过
小题2: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
C.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小题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②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3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令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为:动词,作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④句相同,③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比喻说理,还是举例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之苍苍”的实例,“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重在论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王则夜起,饮帐中——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C、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
D、如诗不成,罚以金谷酒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B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 .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