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寄怀?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龙津:即龙门。
小题1:前人评价第二联写得“沉痛”,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②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第二联的意思是:即使有花又有月,怎能受得了没有酒喝又没有人陪伴呢。有花有月景色之美,而没有酒喝,没有人陪伴,又是如此的之凄凉;乐景衬哀情,写出作者的寂寞无聊。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要了解注视,依据文本内容可知,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颈联转入写自身遭遇,“青袍”指代官职卑微,“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年龄老大。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写出途渺茫之悲。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 南柯子·春景
(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注释】⑴?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1.从词的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就着“梦”、“醉”二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B.栏干边的苔痕,暗示人迹罕至,与下文的“独”呼应紧密。
C.下片写春将逝去,暗扣上片“催”字,意脉过渡十分自然。
D.全词风格典雅深婉隽永,却哀而不伤,总体基调乐观旷达。
3.结合整首词,鉴赏“依旧”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小令
2.D
3.燕子有恋旧巢的特性,“依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答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⑴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
⑵??诗中句句写景,无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体会到作者充盈其间的情感。本诗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句中“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1.王安石曾写过《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鲍照诗中梅花的品质和王安石《梅花》诗中所说的“暗香”,是否有共同点?为什么?
??????????????????????????????????????????????????????????????????????????????????????
2.试将鲍诗《梅花落》和王诗《梅花》作比较,简要说明二者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
参考答案:1.有共同点,两首诗都赞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外在特点。同时,“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这句虽然写声音,但是读者却可以看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梧桐是高树,一个“梳”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参考答案:
1.D
2.A
本题解析:1.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2.“梳”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