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瀅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雄:英雄、豪杰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C.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藉:借
D.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视:主管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瀅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C
4.(1)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①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②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竞不偶。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④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和,当时所谓骚坛⑤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故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熄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③曲蘖;指酒。④韩、曾:韩愈和曾巩。⑤骚坛:文坛。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狼籍
B.然数奇,屡试辄蹶——数:命数
C.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当:合乎
D.韩、曾之流亚也——亚:比不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八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诚既勇兮又以武
C.其所见山崩海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一一皆达之于诗——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正好捕得一只白鹿,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很高兴。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过于高明,喜好奇招妙计,但议论军事大多只有中等水平。
C.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经常带上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
参考答案:1.A
2.A
3.B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剐。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日:“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来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序》日:“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如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节选自[ 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C??
2.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他自己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但另一方面却又说“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两者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5分)
?????????????????????????????????????????????????????????????????????????
参考答案:不矛盾。孔子从不轻易许仁以人,那是因为实行仁德确实不容易,需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肯定是不矛盾的。这两句话的关系是说与做的关系。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是孔子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这说明实行仁德确实不容易,需要宽阔的胸襟和坚韧的意志,并且要终身行之。“我欲仁,斯仁至矣”是说仁义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的道理,就可达于仁道,不要去向外驰求。
点评: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郡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辨其伪,以诘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祗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德宗自艰难之后,事多姑息。贞元中,每帅守物故,必先命中使侦伺其军动息,其副贰大将中有物望者,必厚赂近臣以求见用,帝必随其称美而命之,以是因循,方镇罕有特命帅守者。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是居鼎职不久。三年九月,卒于河中,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
黄裳性雅澹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裴延龄所恶——恶:讨厌
B.黄裳终不造其门——造:到……去
C.不宜生事——宜:合适
D.寡廉洁之誉——寡:缺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杜黄裳有“经画之才”的一组是(???? )
①杜鸿渐深器重之
②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
③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
④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
⑤稍以法度整肃诸侯
⑥心虽从长,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黄裳跟随郭子仪在朔方当官,在杜黄裳代替郭子仪主持事务时,他识破李怀光伪造的诏书,挫败了李怀光企图杀死郭子仪和温儒雅等人的阴谋。
B.韦执谊是杜黄裳的女婿,但韦执谊并不尊敬杜黄裳,杜黄裳让韦执谊率领百官请求皇太子监管国事时,韦执谊很不愿意,甚至顶撞了杜黄裳。
C.杜黄裳因为平定刘辟叛乱有功,深受皇上赏识,后来他与宪宗谈到方镇将帅的授任一事,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一举使朝廷的声望得到振兴。
D.杜黄裳虽然性情淡泊宽容待人,但是在约束自身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也是他身居要职时间不长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A
4.(1)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