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1-16 12:41: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室,尤加礼异/典:主管
B.贬连州刺史/坐:受牵连,犯罪
C.多禹锡之辞也/率:大致,一般
D.禹锡前事未已/衔:嘴里说着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刘禹锡各方面才能的一组是(?????)
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②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③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④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⑤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⑥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首次被贬官,是因为他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改革失败,他被贬连州,又改贬到朗州。
B.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十年间,创作了不少民间俚曲。他依照诗人的写法,创作新歌词入民谣,并教人歌唱。
C.刘禹锡因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念及刘禹锡母子之情,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游玄都观诗》,诗中有怨忿之句,人们钦佩刘禹锡的诗才,而不赞赏他的人品。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于四海。”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阙,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夏、商之,皆继体也,不钦承上天之明命,惟谗谄是从,废德适欲,故其亡也忽焉。太戊、武丁,睹灾竦惧,祗承天戒,故其兴也勃焉。今若休罢百役,俭以足用,增崇德政,动遵帝则,除普天之所患,兴兆民之所利,三王可,五帝可六,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已哉!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也。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于是帝改容动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悌而呵之名:叫着……的名字
B.夫天道无亲,惟善人与:赞许
C.夏、商之,皆继体也季:时期
D.三王可,五帝可六四:传四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高堂隆恪守大义的一组是 ( 3分 )
①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②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③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④以为不宜为会 ⑤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⑥于是帝改容动色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⑥④⑤?????????????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堂隆年轻时被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为督邮,有一次见到那里的督军对薛悌很不礼貌,他不畏强权,斥责督军。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
B.高堂隆曾担任曹操丞相府军议掾,后来又担任历城侯曹徽王国相国。太祖去世,他看到历城侯不致哀思,反而纵马游猎,于是严正地加以劝谏。
C.凌霄宫才开始建造,就有喜鹊在上面筑巢,明帝来问吉凶,高堂隆用《诗经》中“鸠占鹊巢”的典故告诉明帝这是不祥之兆。
D.高堂隆敢于也善于进谏,他曾以夏商两代的国君亡国、兴国的事例劝明帝停止各种劳役,节俭以足用,并推行德政,消除天下人忧虑的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5分)
(2)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也。(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氏文集序
[宋]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也,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⑤,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⑥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②杜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③韩、李:指韩愈,李翱。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⑤擿(tī)裂:割裂。这里指摘取古人文句。⑥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其可无/恨:遗憾
B.而怪唐太宗致治乎三王之盛/几:接近
C.以一酒食之过,至为民/废:罢官,削职
D.而学者趋于古焉/稍: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学才华和文学追求的一项是( )
A.①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②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B.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②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C.①号为时文,以相夸尚②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D.①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②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排挤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耻相——师:老师????
B.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C.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