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浣溪沙
贺铸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小题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分析。(4分)
?????????????????????????????????????????????????????????????????????????????????????
小题2:词的下片仍然写景,但景中有情。试简要分析其中的情。(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初春庭院晚景图。杨柳初黄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上片写户外之景。“楼角处销一缕霞”句,不写高楼全貌,只取一角,具有“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效。“处销”言时间上有个变化过程。“淡淡杨柳暗栖鸦”中“淡淡杨柳”交代出初春季节,“暗”字言藏之深,给人以清幽之感。更美的是“玉人和月摘梅花”句,玉人、月夜、梅花三者本身都是美的,现在组合到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该是何等美景啊!至此作者喜爱之情不言自明了。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为描述美人折梅、护梅寄情之作。全词只用42个字,勾画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寄托了对怀春少女的无限同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小题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3分)
小题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气势宏大(1分),高耸(1分),幽深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前四句的意思是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由诗意可概括出终南山的特点:气势宏大,高耸,幽深。
小题2:试题分析:“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小题3:试题分析:律诗情感主旨的把握,要抓住律诗的最后一联。这首诗的尾联说,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由此结合全诗可以看出,诗人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盟台夕照????
(明)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的“空”字,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声有色,(视觉和听觉)动静相衬。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有怎样的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现了女子思念征夫的思想感情。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的典故出自教材哪一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
(2)梁启超评此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你是什么看法?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逍遥游》???庄子(各1分)
小题2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关键是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一句学生并不陌生,因为是课内篇目,很容易作出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就是分析写作风格,学生一般都能熟知苏辛词风为豪放派,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结合词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和“九万里风鹏正举”两句不难作出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