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2017-01-16 13:30: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行舟值早雾???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小题1: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此,先要看诗人是怎样写景的: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迷蒙中一无所见,只是听到猿猴啼叫,方才揣度两岸是山峦;听到湍急的水声,方知身边就是急驰的江流。诗人将浓雾笼罩的情景写得多么真切!“渔人”二句也是写雾之浓重:渔人本该对这儿的山水形势了如指掌,现在却也迷惑了,弄不清哪儿是水边;而船夫也迷失了方向。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点评:对于诗歌形象的把握,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诗人写了什么景;二是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三是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四是这样的景物,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或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诗的开头两句: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最后两句是说,大雾至中午时分方才散尽,于是天空和江水又是一片清澄。正因为是大雾之后的晴天,所以叫人特别感到豁然开朗、眼明心亮。可见首尾四句,结构上是对比与照应,内容上则是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参考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②登东皋以舒啸????③潦水尽而寒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悟”“已往”“谏”“皋”“舒啸”“潦”“衡阳”“僮”“茕茕”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之泛称。②赊:远。
(1)本词开头一句就点出“喜还家”,“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词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喜:即将到家(从“一鞭清晓喜还家”读出);二喜:宿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1:这首咏雪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完全采用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的手法。请对此分析。(4分)
小题2:“时闻折竹声”这句话背后隐含的含义应该是多重的,你能够从中推知到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是从触觉写天冷,暗示外面下雪。第二句是


本题解析:(1)这里是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这首诗运用了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的思想情感。(2)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此处学生理解为“时闻折竹声”表明作者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