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五)
2017-01-16 13:30: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诗中第三联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有人评价说: “一点飞鸿影下”显示了白朴的写作技巧,请简析。(4分)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小题1:“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一句意蕴深厚,试做赏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6分)



5、单选题  阅读顾城的短诗《一代人》,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A.第一句中的“黑夜”象征动乱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既指实,又指虚。我们“龙的传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这又有虚指的意义存在。
B.文革十年,在一代人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在此作者直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沉沦、迷惘的一代青年。
C.第二句写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他们不但是沉沦和迷惘的一代,更是奋起和觉醒的一代。
D.短短两句诗概括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