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B.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游:游览,游玩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劳动
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情绪。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3分)
译文:??????????????????????????????????????????????????????????????????
(2)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3分)
译文:?????????????????????????????????????????????????????????????????
2、阅读题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①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②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颔之颔:点头。
B.不虞侵城之至也虞:忧虑。
C.身罹数刃罹:遭受。
D.乃平日所素植也植:这里指埋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汝其有知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之死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以保民为计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卿。公为政廉仁,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尝捐俸请托,免泗州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
辛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明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疏表公贤劳。上目阁臣曰:“有臣如此而不用,朕之过也!”公既拜官,五月中条上三十疏,上每采纳。十一月,东方告急,公受诏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惮公不敢归休沐。时宰相大贪婪,都御史黄宗周有“长安黄金贵”之疏。宰相惧,卸其罪于言官。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又有“上谕:代人规卸、为人出缺,陛下果何见而云然?”及“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等语。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御皇极门召见群臣,谓:“埰欺肆,敢于诘问朕何所见,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着革职,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打问!”
初,公下北镇抚司狱三日,勺水不得入口。冰雪交积,公僵卧土室,无袱被,身婴三木,血流贯械。公既备刑,谳狱者必欲得二十四人姓名以报上。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气垂绝,唯以指染口血书“死”字,卧阶下。半日稍苏,清宏令尉灌酒一杯,使毕谳。公终不肯承。
明年春,莱阳破,公父死于难。垓①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台省亦交章请释公。上曰:“垓在!”甲申正月,闯贼猖獗,阁臣李建泰奉命督师山西。上御正阳门,行推毂礼。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公过故乡,哭光禄公。闻京师陷,上殉社稷,公恸哭。南之戍所。未至,弘光即位,赦,公遂留吴门,不肯归。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大铖往被垓劾,必杀公兄弟。复窜走。丁亥,避地徽州,绝食。樵子宋心老时以菜羹啖之。或徒步数十里,走吴孝廉家得一饱。祝发黄山丞相园,而自号“敬亭山人”,盖不敢忘先帝不杀恩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垓:姜埰的弟弟姜垓。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目阁臣曰目:看着
B.惮公不敢归休沐惮:担心
C.气垂绝垂:将要
D.闻京师陷陷:被攻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姜埰刚正不阿的一项是(3分) (???)
①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
②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
③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
④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
⑤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⑥丁亥,避地徽州,绝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姜埰清廉仁爱,为官十年不但对百姓分毫不取,而且还拿自己的俸银替百姓办事。
B.由于巡抚朱大典的表奏,姜埰曾一度得到皇上的重用,他的很多建议常被皇上采纳。
C.由于得罪了皇上,姜埰被押到北镇抚司之后,受到严厉的审讯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D.姜埰最后虽得到弘光皇帝赦免,但由于他以前曾得罪过当政者,因此还是受到追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3分)
译:????????????????????????????????????????????????????????????? ?????????????
(2)垓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3分)
译:??????????????????????????????????????????????????????????????? ???????????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D.越国以鄙远——鄙:边疆、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当做边疆”。
5、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B.陈力就列
C.蚓无爪牙之利
D.士不敢弯弓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