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
【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 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 —— 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 —— 杀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 —— 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 —— 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 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 逢 鸠 鸠 曰 子 将 安 之 枭 曰 我 将 东 徙 鸠 曰 何 故 枭 曰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鸠 曰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不 能 更 鸣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命业副之副:担任副将
B.间至雁门北口间:道路中间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引:退兵
D.即拊膺大恸拊膺:捶着胸膛
小题2: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所获倍于人
B.以功迁云州观察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D.因指陈家谷曰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相如因持璧却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5分)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失其所与,不知
C、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划线句子正确加注标点。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秦王还柱而走。
D.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B.而子迁适使反。
C.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D.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