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个“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首联写登楼怀乡之感。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这是触景生情。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而蒹葭秋水,杨柳河桥,皆与怀人伤别有连。首联起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题干第一二问是要求分析诗歌运用哪些意象营造的氛围,进而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举出诗歌运用的能传达作者情感的意象加以分析。能够表达诗歌情感的意象有:蒹葭、杨柳、云、日、雨、风、鸟、黄叶、蝉鸣,这些意象与首句“愁”字结合起来,营造的氛围自然是萧条凄凉的,结尾部分,诗人将思乡和吊古融合起来,两种情感互相渗透,互相激发,感情浓烈,较之一般怀古诗、思乡诗,意境更为高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静中生凉”是本首诗歌要表达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自然亭①
晁冲之
先生手不废经营,白屋凭虚结此亭。
燕麦菟丝侵密坐②,南箕北斗③挂疏棂④。
青松夹日交倾盖⑤,翠柏分风倚列屏。
莫道君家无长物,案头灯火有流萤。
【注】①晁冲之的好友江子我在”山野筑土三尺,建成一亭,名日自然亭,晁冲之因作此诗。②燕麦菟丝侵密坐:燕麦,野麦;菟丝,一种藤状寄生植物;密坐,室内供闲坐的地方。③南箕北斗:南箕,北斗,均是星宿名。④棂:窗。⑤倾盖:车的顶盖。
小题1:请对本诗第二联“燕麦菟丝侵密坐,南箕北斗挂疏棂”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晁冲之与江子我是志趣相投的知交。这首诗体现了两人怎样的共同志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此联描写自然亭:亭内不事修饰,野草丛生;四面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理解与把握。注意其中的景物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词后习题。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译东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释:华颠,花白的头发。
小题1:词的上阙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3分)
小题2: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刻画了一个漂泊无依,凄凉孤寂、归家心切的主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上阙写景,故运用以景写人的手法,侧重表现人物心情,“夜寒”“残月”“黄花细雨”“雪”等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气氛,故作者的心情是孤寂凄凉的;“吟鞭” 表现了词人漂泊无依;“黄花”“华颠”表现了词人年老的感伤;“船”“到家”表现出词人归家心情。
小题2:
试题分析:可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在内容上,由“牵衣”,“笑我”可知,两首诗歌都描写孩童的举止来侧面衬托自己的年老;在手法上,由“到家应是,”可知,吴诗是虚写,想象的情景;而贺诗是实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