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①?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②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小题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
小题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
小题3: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4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①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③,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 ①蒸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②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③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季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④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小题1:王维的诗讲究“炼字”,“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很有意味,请简要赏析它的作用。(4分)
小题2:苏轼曾评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4分)
4、阅读题 李凭①箜篌引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小题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小题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峡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体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忱,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干古的名句。
(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在摄景取物上的特点(与他人抒写羁旅愁思的作品比较),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