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食夜
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注】,楼阁朦胧烟雨中。 【注】《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qiáo)。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
1.这是一首描绘“寒食春夜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补华《岘佣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正是如此。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尖风之夜。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校书七兄①
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小题1: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2分)
???????????????????????????????????????????????????????????????????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
小题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小题3:
试题分析:《寄校书七兄》是唐代女诗人李冶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805卷第2首诗。[1]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冗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沙漠。
(1)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这是一首唐诗还是宋诗,为什么?
(2)解释第一句中的“海”字。
(3)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具体分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及妙处。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唐诗。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琴歌???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楚妃》:琴曲名。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
(1)诗人借听琴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2分)
(2)本诗写琴歌的未作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烘托。请结合全诗举两例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1)琴歌的动听感人,作者听琴之后,勾起了因怀乡而产生的辞官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题。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事情)。
2.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灵桥门,晓市。
2.“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