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2017-01-18 01:19: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知武终不可
胁:威胁。
B.羝乃得归
乳:生子。
C.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
D.武能纺缴
网:结网。
小题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  )。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③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⑥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望。
B.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C.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
D.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死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yì)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中正平和之音)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ó):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阃(K?n)寄:戍边将领。??③裒(Póu):收集、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诋:诋毁
B.宰执深之疾:痛恨
C.其志矜:同情
D.至于文词之不工工:精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沈青霞敢于讽谏的一组是??????()
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③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④稍稍传播,上下震恐⑤始出死力相煽构⑥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敢讲真话,受人尊重,后因得罪权贵被陷害致死,他那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得罪当朝宰相,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让他到边塞去出家。
C.沈青霞被害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罢官。
D.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想让这些诗文得以流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5分)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己然,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襃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以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释:①襃然:出众之貌。 ②弸:充满。 ③襮:显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谚:借口
B、若将浼己然?????????????????????浼:沾染,影响
C、资而遣之,无所靳???????????????靳:吝惜
D、不以予愚而从之游 ???????????????游:出游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胡叔才的父母“教之笃”的一组是(????)
①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②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③资而遣之,无所靳??????????④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
⑤不悔,复资而遣之??????????⑥不予愚而从之游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看似是交代友人胡叔才的家世,重点却是叙述当时重钱利轻学识的世风。
B、胡叔才的父母不为世风所染,不惜重金资助他读书,乡人指斥讥笑也不后悔,这的确难能可贵。
C、胡叔才尽管好学,“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但由于资质的原因,两次都名落孙三。
D、最后,作者借劝说胡叔才回去的机会,阐述了求学以“道”“艺”为本不以“禄”“位”为荣的道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显其身以及其亲。(3分)
译文:????????????????????????????????????????????????????????????
(2)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4分)
译文:????????????????????????????????????????????????????????????????????????
(3)因释然寤,治装而归。(3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Horatius?Flaccus,前65-前8)说:行善积德过了头,常人就应称为疯子,君子就应称为小人。
1.以上观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阐释这种哲学思想的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文言文(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每小题5分)
(1)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