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小题1:本词是怀人之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请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写景的?(5分)
小题2:“天淡银河垂地”为历代评点为佳句,请鉴赏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抓住秋声和秋色来写秋夜景象。“纷纷坠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⑴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
⑵“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⑴ 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
本题解析:小题1:(1)采用白描手法:写春天美景,春水、云天、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这些都是游子从舟中的远观之景。(2)描写角度: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小题2:别人的离别是短暂的,而我远走他乡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小题3:乐景写哀情(反衬)。写春天美景,春水、云天、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孤单、漂泊、寂寥成了对比,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美景哀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参考答案:(1)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
本题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应是“自己和刘备是真英雄”;C、“宝钗”应为“黛玉”,“蘅芜苑”应为“稻香村”。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小题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写了繁露、寒月、疏竹、山鸟等意象,生动地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意象和意境的题目,意象有繁露、寒月、疏竹、山鸟等,意境注意诗中的“寒”
“寂寞”,意境应该是“凄清寂寞”。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的题目,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考核的是一联,应该从表现手法入手,手法是动静结合,答出后明确效果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一项和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被贬”和之中的关键词语“寂寞将何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