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与例句中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曹操比于袁绍,名微而众寡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
C.惑之不解(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
3、单选题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B.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C.①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小题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思想。(1分)
小题2:材料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小题6: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