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易与耳 与:对付
B.阳惊愕曰 阳:假装
C.王可以间出 间:悄悄
D.老弱罢转漕 罢:停止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项王“无谋”和“有勇”的一组是
A.项王欲听之项王烧杀纪信
B.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D.项王乃自东击彭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B.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C.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D.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 分)
译文: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分)
译文: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4 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罢”通“疲”。
小题2:
试题分析:A 第二句说明项王残暴;B 第一句不能说明项王无谋;D 第一句不能说明项王无谋。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出”与“走”分别为两个单音节词。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衣冠/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
B.?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关:关押 ?
C.?伏惟天恩莫不荡宥/伏惟:伏在地上想?? ?
D.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无虑:大约、大概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于令 ②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C.①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
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躬掌法宽平的一组是(?????)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③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④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⑤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躬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是当年著名的断案专家,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精通法律,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认为,按照法律,秦彭应该斩首,但是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C.郭躬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对过失犯罪的应比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D.郭躬认为皇恩浩荡宽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时都获得了新生,但大赦令还没恩及那些已经逃亡的死刑犯。
5.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B.陈力就列
C.蚓无爪牙之利
D.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子。B、古义:就,充任。列,职位。今义:到队伍去C、古义: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D、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人之所罕至焉——及其所之既倦
B、录其所述——其孰能讥之乎?
C、叶叶相交通——会不相从许?
D、同心而离居——而今安在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元义妻
后汉南康邓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羸露日困,终无怨言。时伯考怪而问之,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伯考流涕曰:“何意亲姑,反为此祸?”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仲为将作大匠,妻乘朝车出,元义于路旁观之,谓人曰:“此我故妇,非有他过,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其子朗,时为郎,母与书,皆不答,与衣裳,辄以烧之。母不以介意。母欲见之,乃至亲家李氏堂上,令人以他词请朗。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母追谓之曰:“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因此遂绝。??(选自干宝《搜神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伯考怪而问之???怪:责怪
B.羸露日困,终无怨言???羸露:瘦弱得露出骨头
C.母与书,皆不答???答:回信
D.令人以他词请朗???他词:托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俯
B.①此我故妇,非有他过???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C.①与衣裳,辄以烧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①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元义妻贤惠的一组是(?? )
①妻留事姑,甚谨 ???②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③羸露日困,终无怨言???④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 ???⑤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⑥母不以介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元义妻被休,仅仅是因为“姑憎之”,毫无道理可言,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B.邓元义妻被婆婆虐待得瘦弱不堪,邓元义起初以为她病成那样,他儿子邓朗虽然才几岁,也知道母亲不是生病,而是因为饥饿。
C.邓元义妻离开邓家后时常想念儿子,又是写信,又是送衣服,并想方设法见到儿子,但儿子的态度让她失望,最后便断绝了往来。
D.邓朗幼时尚能同情母亲,长大为官后却变得冷酷。由此可见,封建礼教不仅压迫妇女,也毒化了社会风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意亲姑,反为此祸?
②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
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本题解析:
1(觉得奇怪,感到奇怪)
2(副词,于是,就?? A①副词,仅,只是?? ②副词,只管,尽管?? B①形容词,从前的? ②形容词,衰退,衰老 ??C①动词,给? ②动词,结交)
3D②是写婆婆对邓元义妻的虐待?? ④写邓元义妻被休、改嫁?? ⑤写邓元义向路人介绍其妻被休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是婆婆对她很严酷。
4(“邓元义起初以为她病成那样”于文无据,文中只说邓元义的父亲邓伯考感到奇怪而询问的。)
5.略
附译文:
东汉南康郡人邓元义,父亲邓伯考任尚书仆射。邓元义从京城回家乡去,妻子留下来侍奉婆婆,非常恭敬。婆婆恨她,把她幽禁在空屋中,限制她的饮食。她瘦弱得皮包骨头,一天比一天地困苦不堪,始终没有怨言。当时邓伯考觉得奇怪就问她,邓元义的儿子邓朗当时才几岁,说他母亲没有病,只是苦于饥饿罢了。邓伯考流着泪说:“为什么侍奉婆婆反而遭到这种祸害?”便送她回娘家,改嫁给应华仲为妻。应华仲任将作大匠,妻子乘坐朝廷的车出门。邓元义在路旁见到她,对人说:“这人是我的前妻,没有别的过错,我母亲对她实在太厉害了,她原本就是有富贵相的。”她的儿子邓朗,当时任郎官,母亲写信给他,他都不回信;送衣服给他,他就把衣服烧掉。母亲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母亲想见他,就到姓李的亲家的内堂,让人用其他托词请儿子来。邓朗后来见到母亲,哭着下拜两次,就起身走出去。母亲追上去对他说:“我差点被逼死,本是你们邓家抛弃我,我有什么过错,竟然这样对待我!”从这以后便断绝了往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