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
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B.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
其中绰约多仙子——绰约:美好轻盈的样子。
C.九重城阙烟尘生九重——城阙:指宫廷。
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
D.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凉台、看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僻:偏激,不端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襟危坐/(端正)
B.酾酒临江/(疏导)
C.山川相缪/(缭、盘绕)
D.江渚之上/(江中小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日:“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日:“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日:“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日:“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日:“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养 晦 堂 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①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翘然:翘,音qiáo,翘然,意气饱满的样子。②厮役贱卒、污行贾竖:现犹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觊富觊:希望得到。
B.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加:多。
C.行将同归于澌尽行:将要。
D.余为备陈所以备:详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B.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盖坚孟容之志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小题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4分)
(2)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4分)
小题4:第一卷文言文中,作者曾国藩对后代的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加”是“超过”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连词,就;连词,或者。B助词,…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替;D连词,表原因;连词,表假设语气。
本题是对高中文言虚词的考查,根据2007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本题的解答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词性界定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二、数学代入法,即把题中的某一个字的释义代入到另一句中去验证,看是否能表达清楚,符合文意。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四、语境推断法,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诚”,“足”、“事畜”,“见”等字。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根据文章最后一句“后之君子,亦观省焉”可知文中前面举到的三个方面事例反映出的就是作者对君子为人处事的建议,从前三个语段中可以总结出答案。
【参考译文】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意思不能相提并论,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我曾经对这个说法推论,自从秦汉以来,到现在为止,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占据高高的地位,雍容行动时,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那些人身死之后再去看他们,他们与当日的追名逐利而生、忧思劳神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中间又有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名的,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这样,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且获取虚名的人,自称离开沉静而处于显扬,自己内心安然地处于高而明亮的位置。(他们)竟不知道自己与眼前蝇营狗苟的奴仆、差役、贪官、奸商即将一同消尽,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难道不可悲吗?
我的朋友刘孟容,深沉静默而严肃谦逊,喜爱道学而淡泊少欲,从他壮年时就已经恬淡无欲而把富贵置之度外,随后,体察外物观察世事变故,又能把名誉置之度外。于是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养晦堂”,写信送给我,让我替它作记。
过去周代末年,庄生怜恤天下的士人深陷于势力,被毁谤和荣誉所扰乱,所以告诫人们隐晦、沉默,藏起锋芒,如所称许的董梧、宜僚、壶子这些人,多次表达这个意思。而扬雄也说道:“旺盛的火必灭,隆隆雷声终究消失。富贵的人,鬼神窥探他的盛衰。”君子的原则是,在心里自得,而对外物没有什么要求。饥饿寒冻不足够仰事父母,俯蓄妻儿,却没有怨言。不被整个世上的人了解却不愁闷。自己认为晦暗是世上最光亮的。像那些在辉耀的人生旅途中奔命的人,有朝一日事情了结、意兴阑珊,追求像寻常贫贱的人的生活却不能得到,哪里能看到值得称作辉煌的呢?我替他详备地陈述晦暗的原因,希望让孟容的志向坚定;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反省自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