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
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规:法则
C.忌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
D.问之人以穷其短穷:穷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以求一得然后以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则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而不屑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填空。(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求问(好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考查,要将词义代入原句,逐句排除。A项“详细的询问”,符合题意,正确;B项“法则过错”翻译不通,错误,同时还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来判定。“劝善规过”是个并列结构,“劝”为动词,译为“规劝,劝说”,可见,“规”也为动词,而选项译为“法则”,是名词,错误;C项译为“嫉妒他而不愿意询问请教”,通顺,正确;D项“穷究他的不足之处”,正确。
小题2: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是目的连词,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为介词,译为把,拿;B项第一个为对、对于;第二个为比;C项全都译为“就”; D项第一个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表修饰关系。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中心是在谈“问”对求学者的重要性,是文章的观点;《师说》中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是反面例子和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孔子是正面例子,所用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问说》中“古之人”和“三代而下”正反对比论证。可见,两篇文章都是正反对比论证。
小题4:试题分析:(1)关键词为: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飞:意动用法,认为…错误;同:通假字,通“通”。(2)关键词为:所以:……的原因;几:接近,可由“几乎”推测出来;由: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
C.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D.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霍光传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婷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盍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盍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盍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后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传舍:专有地名
B.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断绝往来
C.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他)忠义、讲原则
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恩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霍光为人沉静详审的一组是????(???)
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②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光甚谊之。
③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⑤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⑥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随车驾侍奉,皇帝回来时,侍侯在身旁。出入皇宫二十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过过失,很受皇帝的亲近信任。
C.皇帝想立宠姬赵婕妤的儿子为继承人,让大臣辅助,仔细观察后,觉得只有霍光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叫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的图赐给霍光。
D.霍光的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一女儿,年龄与孝昭皇帝的年龄相当,霍光把她送入后宫做婕妤;几个月后就立为了皇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A(传舍:旅馆)
小题2:C(③是说明霍光的权力大,④是说霍光与将军桀的关系,都与“沉静、详审”即稳重、审慎无关。)
小题3:D(不是“霍光把她送入”而是“上官桀把她送入”)
参考译文: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父亲霍中孺,河东郡平阳县人,以县吏的身分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中孺办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就此(与卫少儿)隔绝互相不知音讯。多年以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而受到尊贵得到宠幸。长大以后,正好任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霍中孺急步进来拜见,将军也下拜迎候,跪着说:“去病没能早日自知是父亲大人给予的身体。”回来时,又到那儿拜访了他们,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征和二年,这时武帝已年老,他的宠妃钩弋宫赵婕妤有个男孩,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担当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逝世,孝昭皇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欣赏他的风采。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儿女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姐鄂邑盍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但丁并不是长公主的丈夫)霍光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盍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臣子但愿缴回符玺,进宫参加值宿警卫,观察奸臣有什么事变。”奏书送上去,昭帝不听。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治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盍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
臣请入,与之同命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
C.以乱易整,不武
而乃以手共搏之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 泄①(袁宏道)
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而知之,陶周望虽极言五泄之好,其实不曾亲见,与我等也。发郡城凡二日至诸暨县,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次日始行,一路多顽山,无卷石可入目者。余私念:看山数百里外,敝舟羸马,艰辛万状,今诸山态貌若此,何以偿此路债?周望亦谓乃弟:“余辈夸张五泄太过,若尔,当奈中郎笑话何?”独静虚以为不然。顷之,至青口,两山夹天如线,山石玲珑峭削,若叠若镂,数里一壁,潭水滑滑②流壁下。一壁上有古木一株,上人云是沉香树,一年一花,猿猱所不到。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映山红有高七八尺者,与他山绝异,因相顾大叫曰:“奇哉!得此足偿路债,不怕袁郎轻薄也。”王静虚曰:“未也,尔辈遇小小丘壑,便尔张皇如是,明日见五泄,当不狂死耶?”静虚曾习定③五泄三年,以是知之极详。余与公望闻之,喜甚,皆跳吼沙石上。缓步十余里,始至五泄僧房。静虚曰:“牛羊下矣,五泄留供来日朝餐。”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喷薄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一二三四等泄,俱在山腰,五级而下,飞涛走雪,与第五泄率相类。山路甚险巇,余等从山下观之,时,新雨后,苔柔石滑,不堪置足,一手拽树枝,一手执杖,踏人肩作磴,半日始得那一步,艰苦万状。山僧云:自此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复下岭。
(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删改)
【注】①五泄:五泄是由五条瀑布汇注而成的,在浙江省诸暨县西六十里的五泄山上,是浙江著名风景区之一。②滑(gǔ)滑:泉涌的样子。③习定:养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去:距离。
B.敝舟羸马羸:瘦弱。
C.五泄留供来日朝餐餐:吃饭
D.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目:眼睛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目,动词,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看到的(景色)”。
小题1:①②“也”用于句末表判断。A①连词,于是;②通过,经由。B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D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1:参考标点“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
小题1:⑴始而失望,⑵既而惊叹,喜甚。(3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首先确定关键字;⑴“诸”、“何以”、句意各1分;大意1分。⑵“尔”
“张皇”各1分,⑶“削”“回”“城”各1分,句意1分句意1分然后整理成句,使之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越地人盛赞五泄,然而对这些我们都是听说而得知的,陶周望虽然极力说五泄很美,其实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与我是一样的。从郡城出发总共走了两天到达诸暨县,该县距离五泄还有七十余里,第二天开始上路,一路上有许多顽山,没有值得观赏的大石头。我暗地里想:到几百里外看山,舟马劳顿,无比艰辛,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山却是这种模样,拿什么来偿还这次路债?陶周望也对他的弟弟说:“你们把五泄夸张得太过分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被袁中郎笑话怎么办呢?”只有王静虚不以为然。不久来到青口,只见两山相夹。中间只留一线天空,山石玲珑陡峭而又瘦削,好象是堆叠在一起,又好象是被镂空的模样。走了几里路见到一处石壁,潭水滑滑的流到石壁下。有一块石壁上有一株古树,上人说那是沉香树,一年开一次花,那是连猿猱也攀登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石壁,都只是些繁花异草,满山生长,或红或白或青或绿,像锦绣一样灿烂。有的映山红有七八尺高,与其他山上的一点也不一样,因而彼此对视,大声叫道:“真奇特啊!看到这样的风景就足够偿还路债了,再也不怕被袁中郎小看了。”王静虚说:“这还不够呢,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如此的高兴,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王静虚曾经在五泄养静三年,因此对这里知道的极为详细,我和公望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高兴,都在沙石上又跳又叫。慢慢步行十几里,才来到五泄僧房。王静虚说:“牛羊已经下山归家了,五泄美景留到明天早晨再来欣赏吧。”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溃薄之势缺少范文。石壁黛青瘦削,好象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象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一二三四等泄,都在山腰,分五级流下,飞奔的波涛雪浪和第五泄完全一样。山路非常危险难行,我们都从山顶到下面去观赏,这时刚刚下过了一场雨,苔藓柔软石头光滑,不能够在上面行走,我们一手拽着树枝,一手拄着拐杖,踏着别人的肩膀作石级,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无比艰辛。山僧说:从这里前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再有下山的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