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小题1: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意象简要说明。(4分)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小。词的上阕,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根据词意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二)
轻轻的我走了,???????????????????????????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小题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节奏上,《再别康桥》短促如鼓点,《自由,向我们来了》比较舒缓。
C.《再别康桥》中的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D.《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小题2: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急促如鼓点。
小题2: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 11分 )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小题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意蕴,并分析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松竹梅这三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即坚贞高洁的节操,从表现手法衬托的角度来分析其对空谷幽兰的形象的衬托作用。组织答案时,要答出空谷幽兰的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这首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空谷幽兰的形象特征,抓住描述性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即可,如“不肯香”“ 无心”,可从表现空谷幽兰的独特个性角度作答。对空谷幽兰的品性的欣赏与赞美,也就是作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小题1:本词是怀人之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请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写景的?(5分)
小题2:“天淡银河垂地”为历代评点为佳句,请鉴赏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抓住秋声和秋色来写秋夜景象。“纷纷坠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3分)
????????????????????????????????????????????????????????????????????????????????????????
小题2:赏析第二句中“凉”字的表达效果。(3分)
????????????????????????????????????????????????????????????????????????????????????????
小题3:三四两句在叙写角度上与前两句相比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橘柚香”首先点明时节是秋天(1分),写空气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首句的写景,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即秋天,也借景抒情。
小题2:试题分析:古诗歌中的炼字,要从两个方面着眼,即表层和深层义。“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