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梅花二首
苏轼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注】《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小题1】简要分析《其一》如何描写梅花的。说明《其一》中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做分析。(3分)
【小题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梅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和对景物特点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草棘”的枯败衬托出梅花的夺目;“东风吹石裂”“飞雪”表现了梅花生长的环境恶劣,从侧面衬托出梅花的坚强品格,因此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着全诗内容来分析,“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无聊”“愁”表明是写花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小题3:故? ,无以至千里;? ,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小题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小题5: 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小题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参考答案:
小题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2:则知明而行无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时要注意句中的通假字,千万不能写成了本字。如句中的“知”“受”和“冯”就不要因为读音问题而误写成了“智”“授”和“凭”。其他的一些字则没有什么易写错的地方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①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小题1: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5分)
答:???????????????????????????????????????????????????????????????????????
小题2: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风霜露后的黄花羞答答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秋风羞涩,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描写秋风的神态起着形象生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词人的羞愤苦涩的心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整体感知词的内容,结合着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及注释来体会理解,“儒寇误”体现了词人的悲愤;“十载重漫”表现了作者对官场得势者的警告;“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组织答案时,先分析关键词,后体会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