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小题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2分)
小题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3分)
小题2:路途远,阻隔多。(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人用“落日”“天涯”衬托出故乡的遥远。诗人对空间距离这一异乎常人的感受,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用水衬托天的遥远,又用天衬托人远离家乡。“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蓬山”遥远衬托诗人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指出是哪两个字,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已”和“还”写出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亭月夜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石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在这首诗中,能透露离情的字眼其实不止一个“寒”字,请另外举出两例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首句中的“乱”既写夜烟迷乱之景,也暗示了诗人送别前的心情迷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城①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②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③,树头初日挂铜钲④。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⑤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⑥春耕。
(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释】① 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③絮帽:绵帽。 ④铜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 ⑤西崦(yān):西山地区。⑥饷(xiǎng):用食物款待别人。
(1)诗的首联,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请问,首联如此写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了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诗人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此诗作于1682年,当时抗清运动已告败落。
(1)此诗颈联中“故国”、“人物”分别指什么?此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故国”指“明朝”,“人物”指“抗清志士”,此联表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