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19 03:11: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2013·全国课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4 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于郑州,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文属:撰写。
C.深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恣:任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之遗: 赠送。
C.振贫死,与百姓同其劳吊: 慰问。
D.乃大夫种于吴王见: 接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兴师伐越今其智乃不能及
B.种还,报勾践秦亦不城予赵
C.越袭击吴师项王留沛公与之饮
D.越王乃葬吴王诛太宰嚭今行无信,秦未可亲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文种本已说动夫差答应越国的求和,但因伍子胥劝谏说:“上天把越国赏赐个吴国,不答应他。”首次求和并未取得成功。
D.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死前嘱咐儿子勿忘复仇。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5分)
(2)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5分)



3、单选题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B.字而幼孩
C.客逾庖而宴
D.既然已,勿动勿虑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背:被
B.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风:培养
C.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从小
D.茕茕孑立,形影相:安慰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晚有儿/生物之以相吹也
B.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舟/奚以九万里而南
D.且夫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齐谐》者,志怪者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我决起而飞,榆枋而止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也。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家贫,无以自资,乃结群盗,为之计画,劫掠三吴。仲孚聪明有智略,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故亦不发。太守徐嗣召补主簿,历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有能名。太守吕文显当时幸臣,陵诋属县,仲孚独不为之屈。以父丧去职。
明帝即位,起为烈武将军、曲阿令。值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乘朝廷不备,反问始至,而前锋已届曲阿。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遂败散。仲孚以距守有功,迁山阴令,居职甚有声称,百姓为之谣曰:“二傅沈刘,不如一丘。”前世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相继宰山阴,并有政绩,言仲孚皆过之也。
齐末政乱,颇有赃贿,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高祖践阼,复为山阴令。仲孚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吏民敬服,号称神明,治为天下第一。
超迁车骑长史、长沙内史,视事未期,征为尚书右丞,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恩任甚厚。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事毕,出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迁云麾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州府事,遭母忧,起摄职。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顷之卒,时年四十八。仲孚丧将还,豫章老幼号哭攀送,车轮不得前。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行皆果,故亦不发果:完成,成功
B.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顿:停留,屯驻
C.仲孚以距守有功距:抗拒,抵御
D.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仍:仍旧,仍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丘仲孚“聪明有智略”的一组是(3分)
①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②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
③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
④二傅沈刘,不如一丘
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
⑥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丘仲孚应举成绩优异,但未被选拔,回到乡里。家中贫穷,便结交了一群盗贼,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事情没有败露。
B.丘仲孚在担任太守主簿时,有能干的名声,并且不畏权贵,淮南太守吕文显常轻侮责骂属县官员,丘仲孚却不屈服。
C.丘仲孚被提拔为山阴令后,有政绩有声誉,老百姓编歌谣称赞他的政绩超过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等以前的山阴县令。
D.丘仲孚虽然功过参半,但在多处任职期间,深受吏民敬服。他去世后,豫章百姓号哭着送行,攀住灵车,灵车无法前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5分)
(2)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5分)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