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1-19 03:14: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摘自《宋史?杨业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事刘崇事: 侍奉
B.尝购求之购: 购买

C.帝以业老于边事老: 老练
D.身被数十创被: 遭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3分)
①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⑥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先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后因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提振士气,决定率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3分)
(2)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     穷:穷尽。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必说见臣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
C.皆白衣冠以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①荆轲笑武阳②野有麦场
B.①已,无可奈何②克,公问其故
C.①轲自知是不②瞬息可
D.①而燕国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
5.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为歌
B.秦王惊,自引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6.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朝开老臣心——济:扶助。
B.千载谁伯仲间——堪:能够,可以。
C.出师未捷先死——身:身体。
D.镜中衰鬓已先——斑:斑白,花白。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期”字作“约定(日期)”解释的一项是 A.君子于役,不知其
B.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不而遇
D.噪音这近,在必醉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