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说说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就可答出拟人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或“反衬”)(2分,大“对偶”得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雨前”“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首先回答对比,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表达了作者惋惜、伤感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疑”字将蜂蝶拟人化,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诗鉴赏(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1)联系你所学习的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全词表达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2分)
参考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分)
(2)醉里挑灯看剑
本题解析:要点之一是“远大抱负”类,之二是壮志难酬的悲愤,各1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⑴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诗通过哪些语词渲染了“凄苦”之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两首诗都使用了字词反复的修辞(1分)。第一首通篇连用四个“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小题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颈联所写的景物则更是抬眼所见。眼见“野渡”、“炊烟”之景,耳闻“流莺”之声,触景生情,引发诗人思乡之情。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对仗工整,此联深为后人所赞赏。
小题2:
试题分析:寇诗写登高远眺之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眼见“野渡”、“炊烟”之景,耳闻“流莺”之声,因眼前景象神似故乡之景,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韦诗先直抒用虚笔,后写景用实笔,营造了凄凉惆怅的意境,抒发孤寂之感与思乡之情。由情到景,笔法高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