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1-19 03:40: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静寂。
B、第四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时断时续的动与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1)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1):挼,ruó揉搓。
(1)词的上片写如何写女子的寂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用了两个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问: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田园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种豆、除草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


本题解析:
(1)首先要审题,题目中问的是“修辞”,所以“议”“来往”这两个词表明用的是“拟人”修辞。答题步骤: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分析作用效果。
“统领全诗”是就诗歌的结构来说的,一般要回答下文中哪些地方和第一句诗照应。
(2)描写景物的角度一般由“动静结合”“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多种感觉以及色彩等。“喧”是从听觉来写是动景,是声音的描摹,“波平”是静景是摹形。此诗借景抒情,前面的景的特点是充满生机的,所以诗人的情感是愉快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唯见江心秋月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