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三)
2017-01-19 03:46: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而民不——病:困苦。
B.春等责之——数:屡次。
C.春揭辩——具: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战——逆: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
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
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
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当是时,帝初政,锐意事功,命令四出,贵近或预密议。会诏百官言事,大昌奏曰:“汉石显知元帝信己,先请夜开宫门之诏。他日,故夜还,称诏启关,或言矫制,帝笑以前诏示之。自是显真矫制,人不复言。国朝命令必由三省,防此弊也。请自今被御前直降文书,皆申省审奏乃得行,以合祖宗之规,以防石显之奸。”又言:“去岁完颜亮入寇,无一士死守,而兵将至今策勋未已。惟李宝捷胶西,虞允文战采石,实屠亮之阶。今宝罢兵,允文守夔,此公论所谓不平也。”帝称善。
进秘阁修撰,帝劳之曰:“卿,朕所简记。监司若人人如卿,朕何忧?”兼中书舍人。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况自修塔之后,潮果不啮岸乎?”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升侍讲兼国子祭酒。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兼给事中。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守帅辛弃疾以言状徙帅江西。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降本军副将。累迁权吏部尚书。言:“今日诸军,西北旧人日少,其子孙伉健者,当教之战阵,不宜轻听离军。且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会行中外更迭之制,力请郡,遂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迁知建宁府。光宗嗣位,徙知明州,寻奉祠。绍熙五年,请老,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贵近或预密议       预:参与
B.而兵将至今策勋未已 策:鞭策
C.逢原由是坐削两官坐:入罪
D.今率三年辄补外率:大致,一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大昌重视朝纲,仗义执言。他提出皇帝亲自授予的文书,都要经由省署的审核上奏才可以施行,并为李宝、虞允文二人所受待遇感到不平。
B.程大昌知人善任,见识卓远。他希望将担任宫廷警卫的士兵留在衙内不要派遣补外,派遣补外不能发挥这些人的长处,一旦国家有征伐,无人选用。
C.程大昌尊重事实,体察民情。他认为僧寺既已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到百姓头上是不合理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师武因为未得到帅符不肯出征,由于事情紧急,程大昌写信命令师武讨伐。



3、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没钱没产业也还能坚持信念的,只有“士”才能做到。)
B.吾恂恂而起。(我小心谨慎地起来)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过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是不仁。)
D.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忽然,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刽子磨旗、提刀:摇旗;
②锣三下: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与传奇中的“介”相同;
行动些:行动起来;
④我窦娥向哥哥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
⑤不提防遭刑宪:拷打;
兀的不痛杀我也:这;
⑦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往往。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⑦???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⑦



5、阅读题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①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shì,宽贷,赦免。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致诸偷以自赎 致:捉到,抓住
B.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劝:劝告
C.霸视事数月,不称??视事:任职
D.偷长以赭污其衣裾??污:涂抹,作记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B.天子数从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过于画眉者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张敞能够成功治理勃海、胶东盗贼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得到皇帝赐给的三十斤黄金,因此治盗的经费充足,打击盗匪得心应手。
B.张敞得到皇帝特许的政策,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记功提拔,优待可以超过京畿三辅地区之同等情形。
C.张敞得益于群盗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才平息两地之盗患。
D.张敞手下官吏精明强干,能够当县令的就有几十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主动要求担任胶东相,治理盗贼,安定民众,全国于是平安无事。
B.由于黄霸曾经被评为政绩第一,自以为是,结果京城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张敞以盗制盗,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在府衙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张敞,多次采纳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张敞生活小节比较随便,皇帝也没有加以责备。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