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1-19 03:46: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22分)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④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得上如此亲属
B.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理
C.盖寓词也细微
D.足以公之志欤开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秦名为字而字其名留宾款洽,觞咏自娱
B.论者所斥公勉之出
C.上除目,自公而止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D.得上眷如此韩侂胄固欲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3分)
②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



2、单选题  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之以揽茝——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芳——信:确实。
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



3、阅读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②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②子女:偏义名词,偏指“女”。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解多义。???????
①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
哙拜,起,立而饮之(   ????)
乃令张良留(?   ???)
②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
今者出,未也,为之奈何(?   ???)
③故
君安与项伯有(???   ?)
听之(?   ???)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④且
若属皆为所虏(???   ?)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⑤因
蒙故业,遗策(??   ??)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
击沛公于坐,杀之(???   ?)
⑥为
使子婴相(?   ???)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
军中无以乐(??   ??)
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
何辞(???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延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延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沉静详——审:慎重
B.文简畅有法——为:写作
C.郁然公辅望——负:怀有
D.还边兵,官市——革: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