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③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 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①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 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对呆不胜说:“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的人教他呢?”孟子其实心里明白,故意一问罢了。
B.如果一个楚国人向齐国人学习齐国语言,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用鞭子打他,逼他学齐国话,他也不可能学会的。孟子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也一定会变好的。
D.薛居州是个好人,如果大家都如同他一般,那么社会也会变化的
(2)孟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意在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迁:迁移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③,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释〕①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②跸:皇帝出行的车马。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③当:判决。
1.对下列中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
B.于是使(使者)骑捕
C.而更(改变)重之
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
2.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乘舆马惊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B?.属之廷尉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
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
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
3.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民安所措其手足?
B.廷尉,天下之平也
C.固不败伤我乎!
D.此人亲?惊吾马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固不败伤我乎?
B.属之廷尉
C.今法如此?
D.乃苦身焦虑
5.对“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
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
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
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
6.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属之廷尉的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致使以后的行为更加错误。
B.那个惊了马的人是个生意人,他并非是有意识的。
C.释之认为犯了法的人应交有关部门处理,皇帝不应自行处理。
D.释之认为随意更改法律就会使百姓失去对国家法典的信任。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郭??原??平
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选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日:“令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禀:禀性,天性。
B.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跨积寒暑:从冬到夏。
C.窀穸之事,俭而当礼????????窀穸:墓穴。
D.吾家见异先朝??????????????见异:看见怪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养亲必以己力?????????②佣赁以给供养
B.①则虚中竟日???????????②白雁至则霜降
C.①本虽巧而不解作墓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①既学构冢,尤善其事??? ②既取贱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
②经时展勤,久乃闲练。
③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④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郭原平讲孝道的一项是??? (??? )
①原平所起必自贫始???????????????②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③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④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⑤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非常讲孝道,他家里有时候断了炊,他便自己在外边饿一天肚子,总是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回家生火做饭。
B.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样修坟墓,便到造墓的人家去帮忙。由于经常干活,时间长了他便也会修墓了。他还多次顶替别人服役来换取修墓的费用。
C.郭原平给人修墓,一定先替那最穷的人家去修墓,不但收的费用低,他自己还整天当劳动力去帮着别人干活儿。
D.宋文帝死后,郭原平嚎啕大哭,一连五天,每天只吃一个面饼。有人讽刺说他:“谁不是皇帝的臣民呢,你能这样,真了不起!”郭原平哭着回答说:“我家受朝廷恩惠不能报答,心里难受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