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籓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①矣!”
……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其书书何,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②,不觉屐齿之折。
注释:①左衽:衣襟开在左边,古代少数民族的服式。②户限:门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陈逼水列阵
B.谢安固却之本来
C.重以饥冻加上
D.安棋常劣于玄低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不觉屐齿之折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C.自相蹈藉而死者某所,而母立于兹
D.安棋常劣于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大兵压境,东晋朝野人人害怕,只有谢安不慌不忙,不仅终日游山玩水,还拒绝了桓冲的援兵。桓冲虽对谢安的气度十分钦佩,但对他不谙军事的做法十分不满,对战事的发展十分悲观。
B.谢玄要求前秦军队后退,以便能让东晋军队渡河决战。前秦将帅都认为可乘东晋军队半渡之时攻击而应允。但后退让军队失去控制,前秦大溃败,甚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
C.谢安接到驿站的捷报,内心十分高兴,脸上却不动声色,把捷报收起来放在床上,依旧与客人下围棋。但回内室过门槛时,谢安得意忘形,碰断了脚上木屐底下的木齿。
D.《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警句同样适用于这篇古文,“秦兵遂退,不可复止”一句说明士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节选自《明史·曹端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B.年荒劝振劝:勉励
C.修明圣学修:研究,钻研
D.端亦高其行谊行:行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曹端“至孝”的一组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辨惑编》后,对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了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不仅是他的为政公廉,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人师,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2分)
???????????????????????????????????????????????????????????????????????????????????????????
(2)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3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
(选自《晋书·荀勖传》卷三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勖依于舅氏依:依照。
B.此儿当及其曾祖及:赶得上。
C.勖独临赴临:前往。
D.干以状白白:禀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荀勖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遂博学,达于从政
②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
③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
④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
⑤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
⑥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勖幼年聪慧,长大后敢作敢为。他十几岁便能写文章,受到太傅钟繇的赞赏;大将军曹爽被杀后,荀勖的表现与其他门生故吏不同。
B.荀勖遇事清醒,敢于直谏。在处理孙佑一事上,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在对待路遗请求入蜀行刺一事上,他劝文帝不要这样做。
C.荀勖深受文帝的信任。钟会在蜀中谋反,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幼年时在钟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
D.荀勖文章写得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使者出使东吴,文帝选用荀勖所写的给孙皓的文书,结果孙皓愿和亲通好,文帝对荀勖大加赞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2)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 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新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看。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北母。
后迁牟州剌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值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史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数被嗟异——未数数然也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臣洗马
C.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其家无新属——不知其几千里也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
A.将有事于西畴
B.奚以知其然也
C.纤歌凝而白云遏
D.翱翔蓬蒿之间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论语? 公冶长第五 》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颜回的确有些方面甚至连自己都比不上,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C.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