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宫怨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①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②,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①未央:汉宫殿名。②“平阳”句:汉武帝曾到平阳公主家看歌女卫子夫,后卫子夫备受宠爱。 后宫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1)两首诗写的都是宫女在宫中的生活,请说说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简析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汉武帝宠爱卫子夫的史实,白诗写的是当朝宫中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小题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价格角度考虑,一般都会有炼意,此题主要是联谊和炼境,“飞透”主要突出“秋意”的凄凉,表达内心的伤感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意象的分析的题目,诗歌的意象往往有固定的意义,“雁”的固定意义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还有志向远大的意义,此题主要是前两种,成语有“哀鸿遍野”的说法,此时中的意象和此相似,体现的是一种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之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
小题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要分析出谁反衬谁,最后答出“孤雁的执着与勇敢”的主旨。
小题1: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此诗是借孤雁比喻自己,从而抒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数?日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小题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
本题解析:小题1:不同之处:病体经受秋风,又见“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由悲而喜;《野望》描写的是作者闲来无事去看秋景,本是想随便看看,却看到一番秋的美景,有喜出望外、意想不到之情。
小题2: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
了一半。运用了拟人手法, “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