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题画
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南宋画家,工于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难。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染料。
【小题1】本诗为“题画诗”,但写画只有第一句,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是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是耐人寻味的。
“云里烟村雨里滩”才七个字,就把一幅生动的画境形象地凸现出来。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立体感:上方是云烟缭绕的山村,下方是雨水滂沱的河滩,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画中的景色是朦胧的,但画面是清晰的,山村隐约可见,滩声仿佛可闻,不给人任何晦涩的感觉。这幅画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俗话说的好:“看人挑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加装,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