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1-19 04:51: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题画
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南宋画家,工于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难。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染料。
【小题1】本诗为“题画诗”,但写画只有第一句,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是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是耐人寻味的。
“云里烟村雨里滩”才七个字,就把一幅生动的画境形象地凸现出来。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立体感:上方是云烟缭绕的山村,下方是雨水滂沱的河滩,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画中的景色是朦胧的,但画面是清晰的,山村隐约可见,滩声仿佛可闻,不给人任何晦涩的感觉。这幅画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俗话说的好:“看人挑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加装,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