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清代《桃花扇》和《哀江南》的曲词,回答问题。 沽美酒
孔尚任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1)请简要分析这支曲词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一谈“剩一树柳弯腰”中“剩”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对比,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景物形象题。先找出主要的景物:夜、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然后概括景物的典型特征:时间是初秋,地点是边关,天气是阴沉的;最后结合全诗及注解来理解,作者描绘这幅阴沉凝重的夜景要传达的是边地局势的紧张。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情感,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1.“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小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所表现的诗人的心情。(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如何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扣住题目中“思家”与句子中“抱膝”“影伴身”展开适当联想与想象来分析。同时由注释“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可品味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主客移位是唐代诗人写诗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也可以称做对面落笔、想象、虚写。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将某种感情抒发得含蓄委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颈联中有两个字运用传神,请选择其一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惊”(或“压”),“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