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李牧连却之
而刀若新发于硎????????????????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D.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却”为使动用法,是一般句式,A项由介词“于”构成介宾结构后置;B项是“为…所”结构,表被动,是被动句式;C项“王”为使动用法,是一般句式,D项省略主语,是省略句。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①。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②,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③,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株,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
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④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⑤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监筠州盐酒税—市场管理的小官。②蔑—无,没有。这里指淹没。③漘(chún唇):水边。④劫——佛教名词。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写。 ⑤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敝不可处处:处置、修复
B.败刺史府门败:坏,冲坏
C.落其华而收其实华:花
D.治先人之敝庐敝:破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不知夜之既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人不堪其忧置煴火,覆武其上
D.良以其害于学故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休田里”,抒发了他“追求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3分)
(2)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4分)
(3)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处:居住。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和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A对应的原文“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译为“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不能(???)。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通过后面的句子可以看出,是作者到任无处安身,所以解释为“修复”“处置”不符合文意。
小题2:
试题分析:B“之”用在主谓之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那种/代词,指代“煴火”;D“于”介词,对、对于/介词,到。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不同的用法。如此题“其”应重点区是作代词、还是作语气副词和助词,代词中又要区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要区分是作主语、宾语还是作定语;“之” 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的”,还是“主谓取独”,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介词、连词还要区分各种作用和意义;“于”要区分作介词时的不同解释。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此题选项B作者是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选项为“表达作者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的不理解”错,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告——报告(介宾短语后置),假——借,怜——同情,其——我,应——答应。(2)方——……时候,大道——高深的道理,厚——为……为重。(3)治——管理,敝——破旧,堵——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孙猎,得 麑 使 秦 西 巴 持 之 归 其 母 随 之 而 啼 秦 西 巴 弗 忍 而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 曰 余 弗 忍 而 与 其 母。孟孙大怒,逐之。?????????????????????????????《韩非子?说林上》
参考答案: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先通读文意,然后利用文言标志法断句。“麑”指鹿,抓住这一点和人名“秦西巴、孟孙”及语气词“曰”可断句。
参考译文: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幼鹿的母亲跟着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一回来就要幼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廉??耻
顾炎武①
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小题1: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的关系。(2分)
小题2: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2分)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小题4:《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小题5: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国运兴衰(2分)
小题1:内容上指出“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注意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1:原文是“能无愧哉!”是反问。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可以赞同或反对或补充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