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又问,余曰:“试扣诸涧。”客以为戏。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络而为绅,激而为霆。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嵚。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诸客请貌其似。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今与客从开先来,欹削十余里,上烁下蒸,病势已作,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天增而朗,浊虑之纵横,凡吾与子数年淘汰而不肯净者,一旦皆逃匿去,是岂文字所得诠也。”山僧曰:“崖径多虎,宜早发。”乃下。夜宿归宗寺。(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船桨 《归去来兮辞》
B.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再:再次 《滕王阁序》
C.一客以文相质质:质证,对证
D.诸客请貌其似貌:描绘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瀑布形态的一组是(?? )(3分)
①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②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③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④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
⑤雷奔海立,孤搴万仞???????????????⑥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叙述庐山南康有许多瀑布,万仞直落,很有气势,而开先寺那里的瀑布为最美。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瀑水与石头相咬相斗的情状。
B.有人问袁宏道有关文章之道,他认为文章要蓄势,要有内涵,如同又深又静的泉水;文章又要凭气而出,要有气势,如同瀑布。
C.作者一行人去黄岩峰的文殊塔观瀑,山路难走,又热又累,有客人想要往回走。袁宏道用言语激励他们,使客人勇气倍增,顺利到达文殊塔。
D.有人描绘文殊塔那里的瀑布,说像是鲛人织出的白色丝绸,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但此比喻只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未描绘出瀑布奔涌的动态情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3分)
???????????????????????????????????????????????????????????????????????????????????????????
②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2分)
???????????????????????????????????????????????????????????????????????????????????????????
③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了重点实词的意义还考查了词类活用。A、棹:划桨,名词用作动词。B、再:两次? C 、质:问。对于这些重点实词,平实复习就要落实好。
小题2:
试题分析:③描写的是泉水,不是瀑布④写的是热气蒸腾,山路难行⑥是人们看到瀑布的感受。解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中“直接”二字,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小题3:
试题分析:“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 ”文中没有体现。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趋”解释为“快速流过”,“趾”解释为“底部”;第二句时注意“杖”为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第三句注意“而”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与其……孰若”为固定结构,解释为“哪里比得上……呢”。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庐山的一面,朝着南康,几十里都是峭壁。水从崖壁的缝隙中流出,万仞直落而下,由于山崖的形势流出的水不得不耸立舞动,所以飞瀑很多,而开光寺(那里的瀑布景观)是最美的登上望瀑楼,见飞瀑跃到一半,不很流畅。瀑水遇到崖石而转,水流到了青玉峡,峡谷苍翠碧绿地耸立着,(瀑水)汇合成潭,下面有巨石,(瀑水)横倒侧淌,掠过潭而前行,与石相遇,水就咬着石而与石争斗,瀑水没有取胜,相持了一段时间就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漫过石的底部前去。
过了很久月亮升上来,听着涧声躺卧下来。有人询问有关文章之道,我说:“试问这些泉水吧。”他又一次问我,我说:“试问这些涧水吧。”他以为我说的是玩笑话。我告诉他:“文章凭借积累蓄势,凭借气势而表达出来。如今这山泉,青黑而清静幽深,宁静而清澈广大,这就是蓄积而成的。等到它触碰到山石而前行,就像彩虹飞舞游龙矫动,拉牵时像白绸带,汇合时像轮子,脉络清晰时像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子,激越奔涌时声如雷霆。所以瀑水的变化,到了奇幻怪异急速,变化无穷的景象,是气势造成的。”
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次来到峡谷,观看香炉峰日出时紫烟升腾,心中激动。僧人说:“到黄岩峰的文殊典那里,瀑布的气势壮观至极。”我们就拄杖前行,石级狭窄而且多转弯,芒草叶(象刀一样)割人脸。稍往前走,崖石更加高险。白天的阳光蒸着山边,人好像行走在烧热的熔炉中,隐约听到这些客人都发出叹息声。已经走到一半,大家力气都用尽很疲惫了,游客昏昏然害怕跌下去,一个客人头晕想返回。我说:“你如果爱惜你的性命,为何要来游山?况且你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客人大笑,勇气增了百倍。一会儿,登上了那山顶,进入了黄岩寺。稍微定定神,又转弯前行到前岭,在文殊塔下席地而坐观看瀑布。瀑布流到青色的崖壁下,像奔雷轰鸣,像海水立起,孤水一注从万仞上奔下,峡风逆着吹动它,(瀑水)像帘幕一样向上卷起,忽然又横着拉牵过去,向东扑过来又向西带过去。
几个客人要描绘瀑布的情状。有人说:“这像居于海底的鲛人在白色的丝绸”。我说:“这个形容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但却把瀑布形容成了死水。”有人说:“李白(描绘瀑布)的诗比起苏东坡的《白水佛迹》,哪个写得好?”我说:“李白的诗写出了瀑布的气势,描绘了它的外形。苏子瞻写出了瀑布的气势,描绘了瀑布的风骨,但是都没有写出瀑布的旨趣。今天我和客人从开先寺过来,在山崖崎岖的路上行了十多里,上有阳光照耀,下有热气蒸腾,人昏昏然病态已经形成,但一旦看见瀑布,身体清爽心气通透,眼睛增亮而清明,天空增色而阔朗。混浊的思虑交错,我和你们几年间想要洗去却总也洗不的所有的思虑,一当我们看到瀑布这些就都逃走隐藏了,这哪里是文字所能描绘解释的。”山里的僧人说:“山崖小径上多有老虎出没,应当早些回去。”于是我们下山。夜里住在归宗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苹,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小题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始平豪右纵横纵横:任意胡为
B.猛下车下车:到任
C.简召英俊英俊:才能杰出的人
D.劝课农桑劝课:劝说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称代:“王猛”
B.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称代前文的“吏”
C.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称代前文的“刑”
D.时论颇以此少之称代:“王猛”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的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⑤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忧游以卒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屈于施政残暴。
C.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D.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小题6: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译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B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劝课:鼓励督促
小题:D均为连词,但前一个“而”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就”;后一个“而”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A介词,相当于“跟、同”;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小题:称代“王猛”
小题:①是说苻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⑥为苻坚对王猛的评价。
小题:“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应为“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轻视他。”“少”意为“轻视、看不起”。
小题:无
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苻坚听说了王猛的名望,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当时始平县地方牵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丰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于是苻坚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D )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 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
小题3:本文的寓意一是:?????????????????????????????;二是:?
参考答案:
小题1:AD
小题2:B
小题3:赞 美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樟树滩离衢州有二十里,因为岸边有很很多粗大的樟树,所以用樟树来命名水滩。我在二月初十的晚上乘船停泊在樟树滩,想要登上岸去看看,恰好天下大雨道路泥泞不能行走。不久雨停了,月亮朦朦胧胧好像升起来了,谈谈的云遮蔽了月亮,我和同船的六七个人,喊来随从拿着火把一起前往。那里的居民围绕着树干砌墙,枝叶茂盛纷纷垂到墙外我们走进门先看大树,大樟树有几丈高,四面有很多树枝横长斜长着,我们手牵着手环绕合抱这棵树,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它的枝干披散着显示出十分古朴,常常出人意外。树干的顶上很平坦,可以依次坐十多个人,没有梯子不能够上去。拿着火把照着大树,只见大树枝干缠绕,盘旋屈曲,蜿蜒爬行相争相夺,像群龙互相争斗。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树的北面一根枝干更加奇特,笔直地插进土里,有十围这么粗,好像是自成一树,不属于树干的旁枝。然而它的花纹和线条都形成龙的形状,腾云驾雾回旋,就好像龙飞升到天上。从墙内看,原来是树干的旁枝,好像彩虹垂到地面,首尾都看不见,深不可测。那里的居民认为是神,建造了祠堂来祭祀它。
唉,樟树是著名的木材,而那棵樟树依托树根长得那么高大它种植的根基是那样的牢固,蕴含着日月的精华,接受雨露的滋润,经历了许多年,于是在人间长成与众不同奇特高大的树。而那些榆树栎树之辈,盘旋屈曲粗大笨重,无缘无故地并立在它的旁边,为什么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①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③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④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⑤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注] ①胹(ér)熊蹯(f?n):煮熊掌。②赵盾:史称赵宣子。士季:名会,字季。③提弥明:赵盾的车右。④嗾(sǒu)夫獒:唤出猛犬。⑤赵穿:赵盾的堂兄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置:放
B.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赖:依靠
C.晋侯饮赵盾酒饮:使……饮酒
D.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舍:放弃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尚早,坐而假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就以厚敛雕墙、弹射行人、杀害厨师三件事写出了晋灵公的贪婪、荒唐而又残暴,表明他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B.在叙述士季和赵盾的进谏时,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先用繁笔写士季对晋灵公进行和缓的进谏,再用简笔写赵盾的骤谏。
C.锄麑奉晋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当他看到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D.孔子认为,董狐是个好史官,赵盾是个好大夫。因此,董狐不应该因为史官记事的原则而使赵盾承受弑君的恶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舍:住宿。
试题分析:
小题2:A.都是后接名词,构成名词结构。B.连词,那么/连词,却。C.代词,指灾难/助词,用在时间名词之后,无实义。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试题分析:
小题3:“董狐不应该因为史官记事的原则而使赵盾承受弑君的恶名”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