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誓天不相负
A.相见常日稀
B.会不相从许
C.儿已薄禄相
D.悔相道之不察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
B.晋军函陵——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谁之过与?——过:过错
B、修文德以来之。——来:招来
C、是社稷之臣也。——是:判断词
D、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
2、下列句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颜色憔悴
D、念父母,顾妻子
3、“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夜游孤山记
(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②。已,舍艇,取径沮洳间③,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⑤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生,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风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①湖;指—闪湖。②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白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沮洳(jǜ rù):低湿的地带。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⑤贾似道:南宋奸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寓:客居
B.灯火隐见林薄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C.今皆亡有,既己荡为寒烟矣亡:通“无”
D.而举其姓名举:推荐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朝的湖山月夜图。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C.作者通过贾似道宅第废址与林逋放鹤亨遗迹的对比,表明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D.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4分)
(2)、遗迹顾至今尚存。(5分)
参考答案:
小题:(3分)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本题解析:
小题:(3分)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小题:(3分)B(“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亮的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沿着西湖走二里左右,双脚有点疲劳,坐在西泠桥石头栏杆上休息。族兄戒庵指点着???告诉我说:“宋朝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现在的葛岭(西湖北边):又听人们说起被称作水竹???院的楼现在西泠桥南面,左边倚靠着孤山,右边与苏堤连接,应当就在这个地方。”唉呀! 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当时,权势非常显赫,妖冶的乐伎弦歌艳舞,亭台楼阁豪华艳丽,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并且每说起他们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骂他。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颇久。从孤山一路过来,经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风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在游览孤山的第二天写下这篇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之,他)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语气助词)
D.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助词,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情上
本题难度:简单